孩童眼中的世界:用画笔来说“喜欢你”(图)【2】

何宬禧(13岁)作品
梁天雅(11岁)作品
谢玮(13岁)作品
真诚表白:我有一点喜欢你
当成年人说出“喜欢你”的时候,通常指的是爱情,对象总是自己心仪的人。让·吕克·南希写过一本关于哲学的书,书名是《我有一点喜欢你──关于爱》,以哲学的方式给孩子分析“爱”这个课题,里面提到对不同他者的区分、爱的唯一性、被表达的爱所隐含的意义等等。而这次创作主题的特别之处,正是基于尊重他者出发。“‘他者’指除自身以外的任意事物,一片光,一星期,一个下午,一个人,一次交谈,一个感受,一种理想。我们不加区分,以同样的态度,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上的事物。” 邸翩老师这样解释道。
真诚是一种技能,不是所有人都掌握,大多数人在出生后不久就被迅速磨灭。然而通过这次的主题创作活动,不少老师表示,看完孩子的诗以后,便开始尝试以“真诚”的方式指导自己班上的小朋友写诗或是作文。“抛开所谓的正确答案的条框,让小朋友们努力地找寻自己,跟随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很好,微小的力量慢慢扩散开去。也有一些人,看完这些画,听过我们的解释后,开始对所谓的对与错不那么执着了,不是非要做对些什么了,开始尝试给予自己更多的空间。”她说,“其实我们的手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在开始创作之前,对‘喜欢’这东西,进行过一些思考。”
走近“艺术家”
通过画作“读懂”孩子的心
孩子们的作品大多数是天马行空的即兴创作,充满了奇思妙想。对于他们而言,画画不单纯是驱动画笔,画中还体现出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模式。通过看孩子们画画的过程,很容易就能知道孩子们的心结在哪里。譬如说自我怀疑,觉得要做到跟其他人一样才安全,又或是总有一个假想的声音在评价着自己的线条画得美不美,或是曾经因为做不好某件事就以为今天的自己同样也会做不好等等。作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学会去引导孩子们看见自己正被怎样的情绪困扰,引导他们跟自我怀疑的声音打交道并学会成长,心里面的小结解开了,画就自然好看了。就好比本次小小艺术家展览的主题——“我的画,是我的情书,对象是特定的宿主,像天空表白,却永不落在宿主手中,兜兜转转,我相信他总会看见。”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