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 PPT能否代替黑板?【2】

2015年02月09日07:04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 PPT能否代替黑板?

  强势转型,谁是推手

  纵然争论经久不息,但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是,“黑板”依然在“改变”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这强大的动力到底源自何处?

  在芦咏莉看来,“黑板”的改变,首先是基于教学方式的内生需求。“在传统教学中,一些立体、动态的概念需要通过讲述、画图等多种方式反复解释,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个FLASH或是三维实物造型即可表达清晰。总体来看,多媒体教学可以添加文字、动画、声音,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教师告诉记者,使用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更容易吸引学生。“同时,学校也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制作、演示PPT,养成使用PPT的习惯。除非你资历很老,否则必须得用多媒体教学。”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刘补明指出:“高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学材料的更替,教学手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讲,体现着教学乃至教育的革新甚至革命。”

  “‘黑板’变了,不是哪个人或哪个群体决定的,而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提供技术、学校引进课堂、家长愿意接受、学生乐意使用,各方主体都是改变的推手,既有技术变革的刺激,也有教育需求的呼唤。”山西师范大学教师赵洁表示,作为一个中性的科技手段,在教育上起了纷争,根源不在于该不该改变,而在于有没有用好。

  黑板与屏幕,如何取舍

  对于秦红岭的提问,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回应道:“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可避免,但应该少用PPT,还是面授的教学方式,更能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传统教育与技术之间,我们该如何取舍?

  “抓住根本,把握好‘度’。”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都在强调“度”的重要性。

  “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补充手段,不能因为技术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问题——学生。”芦咏莉认为,多媒体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且应以学生为本,尤其要注意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辨识能力,更需要有亲自操作的机会。“真实操作会让孩子对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着更直观的体会和认识。”

  那么,中小学生究竟该如何分配传统黑板与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就曾对全区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建议小学每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少于15分钟,中学每堂课少于20分钟,以免对学生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在教学内容上,把握好‘度’同样很关键。”刘补明指出,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会给课堂注入活力,但过度使用,会把课堂变成资源展示的阵地。“以语文教学《荷塘月色》为例,有的教师会涉及文学研究会、清华校园、《爱莲说》等外围资料,展示方式又有图片、动漫、朗读、电影剪接等等。如此一来,有限的课堂时间被纯知识性、纯考证性的堆积所占据,就会导致淡化甚至漠视语言文字的蕴涵品悟的问题。”

  “教学手段,从来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花架子’不会长久,扎实有效的课堂才是学生所需。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练内功,尊重学科规律,提升学科素养。内外兼修,才不会被‘技术’左右,教学手段的使用才会游刃有余。”刘补明强调。(本报记者 晋浩天)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