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藏在考纲中的秘密 北京中高考变难OR变易?【2】

诗文诵读重传统
今年中考说明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从去年的31篇增加到40篇,增加了9篇。文言文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也就是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可能会考课外文章。在2015年的中考说明文言文阅读样题中,将出现课内外的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强调对学生迁移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高考说明显示:古诗文阅读分值由去年的约36分增加到约42分。同时古诗文背诵篇目比去年增加了7篇。去年古诗文篇目中加*号不列入考查范围的篇目,今年全部进入考查范围,背诵篇目从原来的38篇变为45篇。
而在今年春季会考的命题思路中,“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同样得到体现。一方面考题注意选取体现中国文化的材料,例如选用评价李白诗歌的文章;另一方面采用了带有传统文化特点的语言表达样式,例如用赋比兴和对联的形式命题。
试卷传统文化分量加重,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们来说,不能不算增加了难度。更让老师们意外的是,今年的中高考说明中,均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要求: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书写的正确、规范、美观。这个要求对习惯使用鼠标和触屏拼音输入的孩子们来说,不知道算不算为难。
试题趋向生活化
考题联系实际生活,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乃至会考命题中都是越来越明确的趋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式必然将随着考题风格的变化而改变。
今年春季会考的试题内容就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在题目情境设置中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图片、短文、数据统计等形式增加试题的阅读量,引导学生综合看待社会生活。
例如化学试卷中涉及空气污染、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改善大气质量、钢铁厂废水处理等内容,都是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载体,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大课堂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社会问题,全面看待社会问题和生活现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而今年的高考说明,虽然生物、物理、地理科目的知识点和考查要求基本没有变化,但样题的替换同样显示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的导向。
例如生物样题中,用北方冬泳为引子,考查人体遇冷后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再如地理,要求学生通过对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的分析,判断城市的地形特点。
今后,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无疑将是教学中的重点,去年市教委出台相关意见,要求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进行,这一举措与考试导向是一致的。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