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城镇化引出农村教师发展困局 教师配置标准如何调【3】

2014年09月22日09:4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城镇化引出农村教师发展困局 教师配置标准如何调

  教师教学水平如何提升

  国家督学胡平平在一项调研中发现,教师第一学历的达标率,城市学校高出农村学校大约20%。而且,各省第一学历达标率差异很大,好的省达到90%以上,差的省只有40%以上。八年级学教一致的比例,城市学校高出农村学校10%至20%。“从均衡的角度讲,农村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师资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这个关键点就还没有抓住。”

  在调研过程中,当问到“你们认为对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80%的教师认为是各种培训和进修。“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是什么?”他们表示反感空对空的理论教学,希望进行教学创新的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包括如何辅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更新等培训。

  据了解,区县教师培训机构是我国最基层的教师培训单位,然而,当前我国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发展很不均衡,有一些机构经费充足、培训能力强,在当地充分发挥了教师发展平台的作用;也有一些机构建设相对较为落后,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经费保障不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培训能力不足等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区县根本没有教师培训机构。

  “城镇化进程中,教师培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支撑教师培训的完备支持体系,特别是没有支撑教师培训的人事编制、激励培训的政策。”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朱福荣建议,把区域性的研训合一的教师教育机构建设纳入到地方学校改造或标准化建设体系之中,并形成上挂高校,下联中小学的研究、指导、培训与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机构。

  “城镇化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的最大挑战,不仅是技术,也不仅是资源,而是更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吉林省教育学院院长张德利说,在统筹城乡教育的过程当中,可以尝试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即打破地域、学校的界限,组建多种形式的联盟,集中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动中,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与自身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首师大副校长孟繁华则建议,创建大学和中小学协同发展机制,实现教育理论和实践双向激活。“传统大学教师教育自封闭、内循环,难以有效指导中小学具体实践,而丰富的中小学实践限于经验的路径依赖,难以生成专业化的教师教育理论。可以尝试通过双方协同,在开放的状态、融合的互动关系中,激活新一轮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大中小一体化的教师教育。”

  “应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把农村教师培训制度纳入农村公共服务制度体系,通过公共财政给予专项支持,落实公用经费中的教师培训费用。”殷长春表示,今后将把农村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定、专业考核和薪酬分配挂钩,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在今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教育都被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第一条,这体现了在城镇化过程中教育优先布局、优先发展的原则。教师政策的走向趋势,影响着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城镇化发展也对教师政策的研究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会学者认为,在国家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来,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则更多地体现在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上。面对新型城镇化,如何通过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编制、待遇、继续教育和合理配置等问题,让他们留得住、教得好,需要前瞻性的规划和创新性的思维。(记者 纪秀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