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办“双线发展”激活资源增速
以前,灵山县有不少不合格的“黑园”,这些园解决了部分孩子入园的问题,但是带来了安全和质量隐患。如何看待民办园,如何帮助民办园为学前教育发展做贡献?
灵山提出了“双线发展”战略,要求民办园必须“推出一所合格一所”。该县组织工作组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深入审查,对于尚未办证的140所民办幼儿园进行二次检查,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达到办学条件的,验收后马上颁发办学许可证;对整改后仍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延长审核期限;对难以整改或不按要求整改的,报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将其取缔。
政府给力,政策扶持,使灵山的民办园建设一所成功一所。为扶持民办幼儿园,该县采取民办公助形式,对民办园进行扶助,“成功一所奖励一所”。该县副县长宋光毅介绍,为了鼓励办园,县政府每年划拨200万元,建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学前教育工作突出单位和个人。不管是公办园还是非公办园,只要建设规模达标、配套设施齐备、管理水平合格,一律给予奖励。两年来,该县通过提供场地、延长租期、减免租金、发放奖补等办法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012年至2013年,灵山县开心果幼儿园等14所民办园先后取得办园资格并正式办学,解决了3000多名幼儿入园问题。
数量和质量“双线发展”解决内涵问题
灵山实行公民办双线发展的另一个着力点是抓质量。3年来,这里累计组织培训约20次,参培人员约2000人次,公办幼儿园教师转岗851人。通过人员培训、转岗,幼儿园基本消除了“小学化”倾向。
为了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水平,该县对民办幼儿园实施师资力量帮扶,直接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园长、主任和公办教师,并积极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提供到自治区、市级示范园跟班学习、培训的机会,使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水平不断提高。
新华幼儿园是当地新建的一所民办园,但该园的园长却由具有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灵山县第二幼儿园的副园长担任,副园长则由该县第一幼儿园的保教主任担任。另外,该园还有两名公派教师支教,协助新华幼儿园法人管理幼儿园。
黄庆成认为,这种民办公助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办园的积极性,还缩短了民办园与公办园的差距,有效促进公办园与民办园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灵山幼儿园的设备设施也实现了从“零”到“足”的转变。2010年以前,灵山县的幼儿园设备设施靠向义务教育阶段借用,不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原有的教具、玩具靠幼儿自带和教师自制,质量和安全均不达标。如今,灵山县投入824万元,为幼儿园添置了一批设备设施和教具、玩具,幼儿吃、喝、玩、乐、学得到了全方位保障。(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黄强 蒋赐玲)
(来源:中国教育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