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识得庐山真面目——考研阅读选材与方法【2】

2013年11月29日16:58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识得庐山真面目——考研阅读选材与方法

议论文这种文体是最常考查的,一提到议论文经常就要说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那怎么样来区分论点和论据呢?大部分考生最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结构。单词不认识,句子读不懂是阅读理解里面的一个难点,如何在有一些单词不认识,句子读不懂的情况下,把这道题给做出来呢?这就用到了宏观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一大类叫做微观的方法,就是怎么样猜词,怎么样去看其指代的内容,怎么样去分析句子等。还有一大类叫做宏观的阅读方法,包括如何确定文章中心线,如何借助文章整体性的东西去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内容,最终做对题目。经过我们对十年真题的统计,通过阅读方法把握文章中心线和作者的感情线,做真题阅读题目时准确率可以提高70%以上。

做过真题的同学也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今天我非常有信心地拿过文章来开始读,然后非常有信心地开始做后面的题目,我觉得我已经读懂了,看完四个选项之后,我认为正确答案就是A,但是对着答案一看竟然选的是B,一股郁闷之情腾地一下涌了上来。我觉得我选的是对的啊,为什么非要选你设置的那个选项呢?其实我们准备任何一种考试的过程,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说白了,其实都是把每个人自己的思路往出题者思路上去不断靠近的一个过程。你只有一个选择,必须要同意这个观点,千万不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的牢笼,在自己的牢笼中不肯走出去。确实,看到一篇文章进行推断,是大脑非常主观的一种思维活动,我们每个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知识背景、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人面对一篇文章的时候读出来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出题者却用了一种极度客观的方式来考查我们的阅读能力,他只设计了一个正确答案,让全国考生只有选到了他规定的正确答案才可能给你2分。因此,我们别无他法,只有从自己那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当中跳出来,看一看他是怎么来设置正确答案的,设置正确答案的思路是什么,而设置这个正确答案的同时为什么又设置了对我来说那么具有迷惑性的选项,这个选项的迷惑度对我来说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样,才能够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找到合适的答案。

来源:跨考教育

(责编:教育实习生贺艳花、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