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郭敬明全新散文集《愿风裁尘》在京发布,该书是郭敬明出版的第三本散文集,收录了他2004年到2013年写作的散文,书中向读者袒露了一个作家、商人、导演、出版人等身份后的真实郭敬明。
现场郭敬明向媒体撒娇“求爱护”,在经历了电影《小时代》的风波后,他说:“这么多年走过来,我很感谢媒体塑造了今天的我,我很担心媒体用力过猛,所以大家温柔一点,多爱一点我。我明天还会给大家一个大新闻,所以你们要多爱我一点。”面对近来纷纷对他身家的猜测,郭敬明则笑着否认:“几十亿呀?没那么多,前一阵子那个新闻,说7亿的那个,那个是公司的价值,也不是我的。”
在发布会现场,主办方用沙画的形式展现了郭敬明十年的变化——从畅销书作家直到导演。郭敬明看后很感慨:“我有时候也在想自己的历程非常的奇妙,非常有意思,有一个少年,17岁就成名的作家,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一路走到今天。”
谈及自己小说畅销的原因,他在《愿风裁尘》中写道:“我写了一本又一本的小说,它们一本比一本卖得好,并不是我写得越来越好而是我越来越惶恐,我现在改10遍改14遍最后改20遍,只是因为我怕终有一天我不再优秀,也因为我怕终有一天人们对我选择放弃并且遗忘。”郭敬明说了几次自己的惶恐,“因为非常的紧张,每一步走得很小心。这个过程里,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传奇,反倒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很努力很珍惜把握机会的人。”
郭敬明谈到自己十年以来没有出散文集,而只是写小说的原因,在他眼中,写小说比写散文轻松不少:“随着自己写作作品越来越多,自己很少碰散文这个题材了,不管写《小时代》也好,写《幻城》也好,都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藏在虚构故事里。你最后底下说那都是虚构的跟我没有关系,但是散文这种载体是作家生命中写一段少一段的东西,因为你发生过的事情是有限的。”
郭敬明解释,我们看到很多作家是写一篇少一篇,小说是写一篇多一篇,“我刚刚成名那一年,只要有任何一个出版机会都会非常珍惜。2003年我连续出了两本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都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触碰到自己私人的领域,比如家人、情感,对散文的处理我就会更加小心。”
郭敬明说自己现在回看之前的文字,有很多青涩和幼稚的地方,“9年以来,人的心态和文笔改变都很大,之前有些地方,写的也蛮幼稚的。”但是就是否把书中收录的一些写作年份稍早的散文在今天做一些润色,郭敬明说自己纠结了好久,还是决定将当年的文字原汁原味地呈现:“以前的文章有很多瑕疵,不够成熟的地方,但是现在再让我写,比较接近于成年人的思考状态,失去了青春年少的热血,可以从2004年伴随着我的成长,把自己的成长历史交到大家的手上。”
“渐渐我的年龄长大了,最近一两年都有做叔叔的心情了。”郭敬明说现在的自己是一个心态年轻的成年人,并说自己看到自己最早的一批读者,“可能他们已经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很少有时间看书了,”但还是要感谢他们为自己保留了亲情友情爱情之外的另外一种感情。(实习记者 陈梦溪)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