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校歌,你还记得多少?一些校歌沦为形式 图【2】

2013年10月28日06:45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校歌,你还记得多少?一些校歌沦为形式 图

  经典校歌魅力依旧

  事实上,也有很多校歌成为经典,传唱不息。

  “老校歌里有一种精神,每当学校在重大活动中唱老校歌,特别是看到一些耄耋校友也都在放声唱校歌时,就会有热泪盈眶的感觉。”研究生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小周说。她不记得自己小学、中学和本科大学时的校歌了,但清华的校歌让她久久难忘,“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创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老校歌早已成为了校园经典的一部分,是清华文化的一个结晶。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南开大学校歌歌词里大仁、智勇、真纯,文质彬彬,正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浓厚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学的校歌中独具魅力,几十年来传唱不衰,也已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名歌佳曲。

  王明山是福建一所二本院校的学生,他不清楚自己目前学校的校歌,但问及是否记得哪首校歌时,他脱口而出的是西南联大的老校歌,“我是在一篇介绍西南联大的文章里看到这首校歌的,过目难忘,歌词里有一股悲愤慷慨却又奋进担当的精神,有一种凛然的风范,比现在很多学校的校歌不知好了多少倍”。

  “好的校歌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表征,是全校师生、校友认同的声音、共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相互融合的一种媒介”,储朝晖如是说。老校歌魅力在于它的内涵、文化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融合,这正是一些新校歌所不具有的。

  校歌该如何传承与创新

  向老校歌回归,是一些学校解决校歌问题的一个方法。

  近年来,一些学校在校歌上开始注重传承,废止新校歌,或不再征选新校歌,而是恢复老校歌。比如复旦大学在2005年百年校庆之际,在广大师生的强烈呼吁下,停用新校歌,恢复作于1925年的老校歌。复旦毕业的史元明博士说,“老校歌的歌词内涵、思想、文笔足够好,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唱起来具有令人神往的自豪感,比新校歌好多了”。南京大学曾经为校歌有过近两年的征集,应征者踊跃,但最后还是确定恢复该校历史上的老校歌,支持者说,“校歌就应该继承传统,贯穿时代,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

  与传承并行的是创新。“四明星火迸放光芒,创新开拓凯歌嘹亮……”建校于1986年的宁波大学,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崛起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它的校歌歌词里有强烈的时代影子。

  一些中小学的校歌创作也开始转变思路。“乐乐所在学校的新校歌很有新意,曲调柔美、歌词充满童真和梦想,我和他都很喜欢。”李女士说。她向记者介绍,她的儿子乐乐就读的宁波江东某小学刚推出的校歌一改老校歌大字眼、口号化的宣传,歌词简朴纯真,也体现了学校的一些特点。

  好校歌的继承和创新离不开学校自身定位。储朝晖认为:“校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校歌还和学校的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密切相关,只有明确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后才能写出好的校歌,如果只是被动地赶潮流是不会拿出能被大家认同的校歌的。”

  校歌产生后如何传播也不能忽视,为了不让校歌成为“摆设”,一些学校除了通过在新生入学、重大活动中传唱校歌等传统方式外,还通过各种新方式传播校歌,例如宁波大学把校歌歌词融入校史知识竞赛,中国传媒大学运用明星MV等形式。独特的传播方式让校歌成为师生“难忘的记忆”,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梦忘不了第一次听校歌的“震撼”:“我们学校的校歌做成了MV,在新生会上放时特别吸引人,一个个明星校友合唱校歌,让人非常难忘。”

(来源:光明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