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女生“来袭”,大学阴盛阳衰?【2】

2013年10月17日13: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女生“来袭”,大学阴盛阳衰?

  女生增加与应试教育有必然联系吗

  不过,并不是所有专家都看好女大学生比例的增加。

  不止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女大学生的增长得益于现行的教育方式和考试内容。这种观点认为,目前的选拔制度更有利于女生。早在几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文道就曾出版专著论述“阴盛阳衰”和“男孩危机”。

  李文道向记者分析说,在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下,女孩有更多机会脱颖而出。在占到高考成绩近一半的语文、英语学科上,女生有着天生的学习优势;而从考试评价方式来说,男孩倾向于通过动手实验来学习,女孩倾向于通过阅读记忆来学习,应试教育考查的内容都靠死记硬背,女孩相对容易通过选拔。

  “在男孩文化里面,逃课、不认真学习是件很酷的事情。而对于好静的女孩来说,她们的心智更加早熟,责任心也更强,学习更加努力,这也造成了男孩和女孩在升学考试、学业表现方面的差距。”李文道表示。

  最近几年,颇为引人注目的是高考状元的“阴盛阳衰”现象,在各地的高考状元中,女生居多。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系主任郭晓科表示,高考选拔存在缺陷,过早文理分科,考试难度下降,都使得女孩的优势更加明显。

  也有专家表示,女大学生的增加,与整个高校扩招以及学科调整不无关系。这些年大学扩招,很多高校盲目扩张了一些投入较低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例如法学、新闻等,而这些都是女生的“领地”。

  也有很多专家并不认同“男孩危机”、“阴盛阳衰”的说法。黄河表示,将女孩的脱颖而出归结于应试教育并没有说服力。

  “近年来,女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表现的确非常突出,当学生干部的越来越多,学业表现更加突出。但是一个群体的表现突出,并不意味着另一个群体的衰退。”黄河表示,“女大学生增加,与应试教育没有必然联系。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英美等国就已经出现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人数超过男性的现象,但这些国家并不是应试教育。”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靠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女性自身的觉醒和努力。”黄河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2009年的统计显示,在有相关资料的148个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的比例超过50%的有104个,其中超过60%以上的就有27个,最高的比例达到84.6%。

  事实上,在动手能力、记忆能力方面,男女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浩曾经表示,不能将女生群体与“死读书”、“没有创造性”画上等号。“我们曾经访问过一些企业的高层,他们觉得现代女性的能力和责任心,并不输给男性。”

  招生设置性别比例是否可取

  高校男女比例失调,是任其自然发展,还是要人为干预调整?

  从2005年到2012年,陆续有媒体披露北大、人大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实行男女生分别设置分数线的做法,引起舆论强烈反响。某高校在小语种招生中,理科分数线女生比男生高出17分。出于限制女生数量的目的,在招生时设置性别比例,提高女生录取分数线,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小语种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就业方向比较固定,吸收小语种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对于招聘人员的性别往往有特殊要求。例如这些岗位几乎都有一条要求:要接受经常出差甚至远离家门的外派工作。不少专家认为,学校出于这种战略目的,设置招生时的性别比例可以理解。

  不过,部分人士对此持有不同意见,认为限制男女招生比例的做法,涉及性别歧视,违反了男女平等原则。

  对此,教育部也作出了积极回应和规定。教育部明确指出,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并坚决依法维护男女平等受教育权,2013年下发的高招工作通知明确规定,“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

  目前,在不违反有关法律原则的条件下,允许高校招生确定男女比例或限制女生报考的特殊专业主要有三类。一是与特定职业要求紧密相关且职业对男女比例有要求的专业,如军事、国防、公共安全专业。二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为保护女性身心健康,规定禁止(或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有关工作或劳动,高校无法按培养要求安排女性完成相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需要限制女性报考的专业,涉及地质、矿业、航海、轮机等专业。三是社会需求有一定的性别均衡要求的个别专业,如果不限制男女比例,则可能产生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会实质上影响教育的效果和社会效益,如播音主持艺术、表演等专业。

  “一切政策的出台,都应当以法律为基本准绳。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学校在录取学生时,除特殊专业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黄河表示,任何简单采取以性别为标准、通过人为设置维护学生性别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更长远而言,在保障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方面,政府和社会能做的还有很多。当前,男女之间只是在受教育机会方面,达到了数量上的均衡,在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公平以及外部平等方面,男女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看,女生在择业、找工作、达到相同事业成就方面,所付出的精力远远多于男生,这更值得我们关注。”黄河说。

  人才培养、就业如何适应女生增加

  男女大学生比例的逆转,还引发了很多其他的担忧。

  一位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当其冲就是对学校管理带来的冲击,调配宿舍、增加女厕所等后勤服务要跟上,关键是教学安排方面,现在女生增多,甚至有些导师不愿意带女生。还有文科专业教师抱怨,在女生过多的班级环境中,教学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课堂讨论,缺少了男性思维和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效果。甚至有人提出,女生增多,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很多传统的文科院校,女大学生的进一步增多,给学生工作、学生交往带来一系列难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名女学生干部表示,缺少男生,很多女生只好自己承担体力活,所以就有了“女汉子”的说法。也有女生担忧,在以女性为主的校园环境里,找对象更难了,会不会成为“剩女”?

  “这实际上涉及一个比较传统的教育学问题,那就是单一性别聚集环境,会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会不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黄河从性别学的角度给出了答案,现代学校都是开放环境,即使是单一性别的教育,也不会阻碍学生交往、动手等能力的培养。世界上有很多办得非常好的女子学校,他们照样培养出许多杰出女性。“甚至这种单一环境的教学、生活,更有利于女性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自主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黄河表示。

  记者在中华女子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女生较多的学校采访学生时也了解到,学生们在校生活并没有因为男女比例的问题受到多大影响。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的女生小吕说:“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外校的同学,找对象、谈恋爱都不是问题。”

  最让高校头疼的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女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就业时却出现倒挂——女生不如男生好找工作,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要男生。近年里,大学生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加上女生几年后面临生孩子的问题,这使得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男生。”这位招办主任表示。

  近几年,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专业副教授郭清香每年都会为学生就业发愁,从2006年开始,她招收了11个硕士研究生,只有3个男生,其余都是女孩子。每到就业季,就得想办法找用人单位信息、督促学生投简历,“女生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

  针对女生增多的趋势,很多学校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加强贴近女生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辅导,帮助女生分析就业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充分考虑女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王洛忠表示。

  不过,在黄河看来,需要调整的不仅是学校,还有整个社会。“女大学生增多了,实际上也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用人单位、市场有没有做好迎接更多职场女性的准备,针对女性孕产哺乳期的社会保障是否健全?社会应该改变针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做好接纳女性的准备。”黄河表示。记者 李凌 实习生 田贵兴 王之月

(来源:中国教育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