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追星族”有“星瘾” 在浩渺星空寻找奇迹 图【3】

2013年09月27日13:23    来源:四川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追星族”有“星瘾” 在浩渺星空寻找奇迹 图

  万般艰辛

  只为探寻“深空天体”

  “迷路、熬夜、没地方睡觉、路上堵车、冻成雪人、夏天蚊虫咬……惨得很!”28岁的小伙子曾阳这样“抱怨”观星的“痛苦”。然而,为了找寻宇宙深处的美丽,“追星族”们可以忽略为之付出的所有代价。

  只有远离城市、没有光污染的荒郊野外才最适合观星,而这样的地方往往食宿不便。早期在协会没有固定观测点时,“追星族”们总会随车带上睡袋、帐篷和零食,观星后,凑合着在野外休息片刻。所以浪漫的观星,有时候也会变成“恐怖片”。

  2009年底,协会组织到德阳新中镇的一处山头观星。当晚,从德阳下高速后,负责踩点的人就再也找不到路了,他们只能开着车在附近来回转圈。好不容易找到地方,星星却缩回云堆里了。他们干脆把这次观星变成了一次露营。第二天早上,曾阳醒来一看,周围全是坟包,顿觉无比瘆人。

  更多的艰苦,他们早就了然于胸。2011年1月,协会活动部的成员报告:新都桥刚下完大雪,天气晴朗适合观星。一群人马不停蹄开车奔向新都桥。傍晚,他们不顾因海拔3000多米出现的头疼等缺氧症状,把重达100多斤的观星设备抬到农家乐的4楼天台。

  夜晚的新都桥,气温急剧下降。张春来在脚底贴满暖宝宝,穿了三四条裤子,外面再贴暖宝宝。“在呼呼作响的寒风中,我只有一个感觉:冷!”曾阳不停到房间打开水暖手,可杯口敞开几分钟后开水就成了冰碴。凌晨两点,他测了一下气温:零下20度。等他们凌晨4点左右过足瘾的时候,才发现同伴的身上都披了一层薄薄的冰霜。

  不过,很多珍贵的深空天体照片就是在这里拍到的。因为大气非常通透,曾阳看到了这辈子最耀眼的木星。在夜幕降临时,他还突然看到远处地平线上有一个金字塔状的光锥,“这是很难见到的黄道光”。

  对药星、潘杨这样的“骨灰”级天文发烧友而言,单纯的观星已不能满足需求。把肉眼看不到的壮观天象拍出来,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了这些照片,他们在野外一呆就是几个晚上。

  原来,大多数深空天体即使通过望远镜也无法看见。只有通过专业设备的长时间曝光,它们才会一点一点显现出来。为了拍摄“玫瑰星云”,药星花了5小时拍摄,又花了6个多小时进行暗场处理,才打磨出“玫瑰星云”的娇艳。而采用冷冻CCD技术拍摄的曾阳,每拍一张照片需要通过三原色三个通道再加上一个明度通道分别在同一个角度拍摄4次。仅一张“圣诞树星云”就拍了3个晚上,累计曝光时间超过20小时。

  当药星最后在电脑里完成这张美丽绝伦的“玫瑰星云”时,他将其当成礼物送给了妻子。而曾阳拿到“圣诞树星云”的照片,也忍不住用一个最世俗的感叹来表达自己的兴奋:“发财了!发财了!”

  “路边天文”

  活动让更多人饱眼福

  “嫦娥在哪里?玉兔在哪里?”当年轻的警察、提着扫帚的环卫工人以及逛街的路人都挤在天文望远镜前嘻嘻哈哈地看月亮时,曾阳在一旁无比欣慰,他说:“让更多的人爱上天文,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们一直有一个理念:也许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天文学家。但是小朋友们因为我们的一次讲座或路边观测,也许就对茫茫宇宙产生兴趣。我们就能为培养一个天文学家打下基础。”曾阳说,从2009年协会成立时起,就推出了“路边天文”等众多公益科普活动。每逢适合观星的好天气,他们会在成都各大繁华路段架好天文望远镜,让市民免费观星。曾阳曾在万达广场值守过一次,“当时连扫地的大妈都挤过来看月亮。当她看到月亮表面坑坑洼洼的陨石坑、荒凉的环形山,忍不住冒了一句,‘咋个月亮是这个样子的哦?嫦娥住的这地方不咋样!’逗得周围的人呵呵直乐”。而一位大爷在他的帮助下看到土星神奇的美丽光晕,不由连声感叹,“这是我头一回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

  因为在路边和天文望远镜的偶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协会。张春来说,协会成立前,他身边喜欢追星的不过十余人,现在协会的正式会员有40余人,一般成员已有好几百人。

  从2010年开始,四川天文协会又开始了“天文进校园”活动。这群天文发烧友到西南交大、四川大学以及各个中小学为校园的天文社团开展讲座,每次都能吸引很多听众。而每周六下午两点在协会活动室举行的科普讲座,更是常常人满为患。

  协会的很多人还主动拿起笔撰写科普文章。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汤志杰就曾撰文反击网络谣言,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天体的运动影响到地壳的运动。一部《2012》的电影,让很多人好奇是否世界末日真要来到,曾阳就从恒星能量学、天体的演化等角度进行解释以消除谣言。科普不能以讹传讹,每次成文,他们都得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路边天文”更要耽误大量业余时间,但是大家乐此不疲。曾阳说,“心向宇宙天地宽,一个喜欢仰望星空的人,一定是一个大气的人。”

  为了买观星的设备,曾阳已经花费了20多万元。但他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在攀枝花方山建立一个私人业余天文台,如今项目已进入规划阶段。曾阳说,方山曾经是云南天文台备选地之一,观星条件非常好。他希望能在那里安放一个可远程操控的大口径天文望远镜,以便在成都也能实现天文观测。他说,现在很多恒星的光谱类型、物理特性或者质量,都还不清楚。宇宙太广袤,除了正规天文台,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业余天文学者来做。

(来源:四川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