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粮大军”:大多认为“限购令”并无太大影响
记者现场询问了多位前来购买馒头、花卷等面食的老年人,对于“限购令”,他们中的大多数表示影响并不大,“一直以来买的就不多,顶多也就是10个,南方人嘛,就是买回去吃个早点,又不顿顿吃!”还有两位买了5、6个馒头的大妈甚至不知道已经限购了,一听记者询问,返回去看了窗口的通知后才知道有该条举措。
但也有一位大爷告诉记者,限购以后自己每周都需要多跑几趟,有些麻烦。
[调查]
高校食堂“蹭饭”人员中 有教职工家属、也有校外人士
“抢馒头”其实只是对学生食堂资源占用的一个的层面,在高校食堂中,长期以来“蹭饭”的人员并不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高校食堂就餐的除了教职工和学生外,还有部分家属和校外人士。
目前在昆各高校食堂都基本实现了刷饭卡消费,“蹭饭”的人群中,家属自然是持教职工的饭卡,那么校外人士又是怎样获得饭卡的呢?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高校的饭卡一般分为两种,除对师生外,还有一种专门对外的饭卡,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搭伙费”,费用从10%—15%不等,也就是说,每充值100元到卡里,就会被扣除10元到15元。有学校还提供临时饭卡,供临时到学校就餐的外来人员使用。
记者走访的3所高校中,云大已于9月1日实行了“不对校外人员提供用餐服务”的措施,记者在云大后勤饭卡办理服务点了解到,学校现已不对外办理饭卡,以往校外人士办理的饭卡,余额用完后也不能再充值。
[讨论]
高校食堂是否应当让师生以外的人“蹭饭”?
在云师大餐厅里就餐的小高告诉记者,自己不是师大的学生,来“蹭饭”主要是为了吃得放心、另外饭菜也确实比外面便宜一些!
记者走访发现,“干净、卫生、便宜”成为蹭饭者们共同的理由,此前北大“限购令”事件的报道中,曾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指出,“低菜价的福利,是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给学生享受的”,也就是说,其他人并不应当来分一杯羹。
那么对于“外人”蹭饭,作为当事人的学生又是怎样看的呢?记者在昆工随机询问的多名学生均表示,外来人员并不是很多,目前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用餐,“只要上午11:30左右下课就餐高峰期别跟我们抢就行!”
云大食堂虽然用餐的外来人员和教职工家属不少,但大多数学生也认为目前为止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用餐,研二的学生小李说,“我也挺能理解他们的,学校的食堂确实要相对卫生和便宜,换成我只要条件允许肯定也会来蹭。”
云师大自考生小李则告诉记者,虽然外边进来吃的人不少,但因为校本部现在就只有研究生和像自己一样的自考生,其中一些学生还选择回家或到外边就餐,所以学校食堂在容纳本校学生外,还有一些“节余”,“学校还是要根据自己情况吧,学生多食堂小肯定就得限制外来人员,像我们学校一样有富余的话,为什么不让校外人员进来用餐呢?”(记者 念新洪)
(来源:云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