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专家和家长批判可操作性不强的《中小学生守则》(下简称《守则》)已经启动修订,空洞内容将删除。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日前透露,教育部正在牵头进行《守则》的修订。
现行《守则》共10条,200多字,涉及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等多个方面。一直以来,这份《守则》被指“可操作性差”。如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等内容,虽然是常识,但没有具体做法。
而此前,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相比之下,网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操作性强,简单易懂。比如“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现行《守则》内容太抽象
对于修订家长一致赞同
“抽象,修改是迟早的事。”时代小学家长张先生说出家长的心声——目前的这个版本“太老了”。虽然《守则》不必太细,但也要紧跟社会发展,与时代同步。
家长徐女士感慨地说:“现行《守则》内容太抽象了。不如告诉他,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守则》里其实都没有具体内容,到底怎么样算遵守校规,怎么样才算热爱科学,什么程度叫努力……都是语焉不详。”
杭州某小学三年级学生苗苗(化名)讲得更直白:《守则》内容她已经不记得了,平时同学和老师们也很少提起,只在评“三好”学生写个人介绍时,要写入“遵守《守则》”。
希望《守则》更有操作性
网友:家长怎么做更重要
现行《守则》正在修订阶段,那么可以在哪些方面做补充和修改?官方目前无法给出确切答复。家长和网友倒是提了不少宝贵意见,都希望《守则》内容具体、可操作。
“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都空了。比如过马路需要注意的问题,上学路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生理问题,都需要说明。”网友“飘飞三叶”提议。
现行《守则》共有10条,其中第9条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这一条引起家长和网友热议。网友“duren214”直接指出,比如“诚实守信”,完全可以用“不欺骗身边的每个人,说到就要做到”之类的细化语言来替代。
不少网友还写出个性化《守则》。“烟开图-夏盛”眼中的《守则》内容只有3条——“追求健康,尊重生命,保护地球”。“糖E光子”还提出,“每位小学生种盆栽植物”。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修改《守则》“治标不治本”:“学校教得再好,家长如果自己不做好,一张‘纸面’的《守则》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统一学生《守则》是否合适?
不少学校出台了规范细则
“德育就要放低重心,教育部要修订《守则》,是大家乐意看到的。”对于网友谈到的中美学生守则对比,卖鱼桥小学校长王怡芳说,即便《守则》准备修订,不意味着过去的《守则》有指向问题,如其中体现的关注生命、自然、科学,对孩子成长教育很有必要。
不过,她同时坦言,制订出符合教育规律和特性的《守则》,却没法将《守则》理念贯穿进教育现实,这是需要直面的现状。“好的教育,需要有好的教育方式,能为教学对象接受。”王怡芳举例说,《守则》里要求孩子热爱祖国,孩子可能理解不了,如果说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孩子马上就理解了。
《守则》该如何改?不少校长提到,教育要因材施教,是否有必要出一套统一的《守则》?不妨把《守则》制订权下放给学校,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杭州多所学校都已经在《守则》大纲下,制定了符合教育实际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
“我们学校就有一本《学生学习生活指南》,里面对学生权益维护、日常礼仪、学习规范、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做了很细说明。”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德育处主任费瑞琪说,如有关文明礼仪的就有五条:保好洁、走好路、用好餐、写好字、做好操。
五条下还有更详细的解释。拿“走好路”来说,学校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边,脚步轻,慢慢走,不碰墙壁,不蹭栏杆,不跳台阶,楼道走廊不奔跑玩耍,不追逐打闹”,这仅仅是4条解释之一。
新闻背景
我国最早的《小学生守则》发布于1981年。2004年,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该《守则》10条200多字,内容涉及对祖国的热爱、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在《守则》基础上还分别制订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有媒体称,相比《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是从小处着眼,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只有把“行为规范”和“守则”结合使用才更完整。(记者 方秀芬 王洁)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