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社会,孩子不可能不接触电子设备,但过于依赖电子产品危害巨大。家长们,请别只让冷冰冰的机器陪着孩子。
近几年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是很多城市家庭的日常消费品,甚至成为“潮爸潮妈”送给孩子的时尚礼物。其中,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因操作简单,应用软件丰富,被众多新潮时尚的父母当作早教工具,已经成为最火爆的儿童玩具,很多家庭预备给宝宝的儿童节礼物就是iPad。
笔者曾与几位家长讨论过给孩子玩iPad这一话题,有家长甚至认为iPad可担当起“电子保姆”的职责。因为他觉得iPad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又可以教孩子读童谣学知识,而且孩子玩的时候一般比较专注,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
事实真是如此吗?笔者想,如果上述那位家长看了下面的这则新闻,或许会改变他之前的看法。深圳邓女士和丈夫因工作忙将2岁儿子小雨给保姆带,保姆发现给小雨iPad玩,哭闹的小家伙就能安静,于是iPad成“带娃利器”。后来小雨变得沉默寡言,经检查他因沉溺游戏出现类自闭症症状。
只有2岁大的孩子,因为沉溺于玩iPad导致自闭,相信谁看到了都会感到心痛。这条新闻被广为转载,而此前“两岁半宝宝玩iPad致近视500度”的新闻也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以iPad为代表的电子产品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并引发社会对儿童痴迷电子产品问题的忧虑。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塞给孩子一个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以便自己去做事,并且认为这对孩子是有益的,会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在接受调查的20对年轻父母中,承认经常给孩子玩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就有16对,另有4对父母表示,会严格禁止孩子接触此类产品。《2010年儿童网民规模及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有51.2%的5-15岁儿童使用互联网,其中67.7%的儿童认为互联网是其最喜爱的媒体形式。
上面的这则新闻,应该为家长们敲响警钟。在笔者看来,智能电子产品侵入家庭空间,学龄前儿童在数字化游戏中成长,这种现象值得警惕。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健康危害是显而易见的。iPad被称为少儿视力的“第一杀手”,12岁之前,孩子的视力都在不断地发育完善,视力状态处于不稳定时期,视神经、视力调节肌肉等组织器官尚处于不完善时期,眼睛调节机能十分脆弱,这时,任何用眼负担和不良刺激都会影响视力发育。
有眼科医生对笔者感叹,生活条件越好,近视却越来越低龄化了。据该眼科医生介绍,每年暑假尾声、开学的头两个星期,都是最忙的时候,平均每天就诊的青少年大约就有30人左右,基本上都是近视眼患者,年龄最小的,竟然只有3岁。
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带来的更严重的危害,是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利。心理的成长离不开对真实世界的正确认知,只有将孩子置于现实世界当中,多看多听,才能在成长中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而目前,孩子的成长时间过多地被电子产品霸占,有的家长甚至用iPad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换取一时的清静,用虚拟电子世界代替了亲子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长期与现实世界脱节,可想而知,孩子的心理也会与周围脱节,而一旦错过心理成熟最好时机,后期将很难弥补。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互动和交流更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小孩子应该多和同龄人在一起玩,多参与户外活动。这些交流让孩子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相反,长期对着冰冷的iPad等电子产品进行人机对话,阻碍了亲子之间、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他们容易形成单向思维的定式,无疑剥夺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良机,不仅交际能力逐渐落后,性格情绪的成熟也更加缓慢。
诚然,在信息化社会,孩子不可能不接触电子设备,但过于依赖电子产品会使得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差,不能很好融入现实生活。笔者建议,如果是两岁左右的幼儿,家长不论工作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做游戏,讲故事。即使是学龄期的孩子,每次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也不能超过半小时,且应该伴随家长的陪伴指导和交流。家长们,请别只让冷冰冰的机器陪着孩子。
赵兵辉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