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昨天,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然而,该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却立即引发学校、家长和学生们的热议。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此次教育部提出的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的规定,大部分小学生家长、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家长都直呼:“不现实。”一位低年级家长表示,尽管学校不留家庭作业了,但她自己会给孩子布置书面作业,主要原因是觉得“很多基础知识不巩固就会忘记”,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则表示,“虽说现在升初中是推荐入学,但是孩子在小学时的竞争依然存在,并且非常激烈。不给孩子留作业太不现实了,这只能逼着更多的孩子去学校外上辅导班。”
对于家长的观点,某小学校长也坦言,目前的确存在“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所以减负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情,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现在学生苦、家长累,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考试评价制度造成的。目前,中国的中高考制度基本以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来评价和选拔学生,自然而然会导致学校和家庭都会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唯分数是举的考试评价制度和人才选拔方式不改变,学生减负就无从谈起。此外,义务教育不均衡导致学生升学的时候还存在着择校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希望孩子学深一点、难一点。
在种种现有制度下,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即使出台,在实施上也只会打折扣,起不到很大的效果,这项规定只能算是一剂治标不治本的药。
而要真正为小学生减负,相关制度和内容也要跟着新规一起改。首先就要改变唯分数是举的考试评价制度。此外,减负不能只是教育部门、学校一头热,更要发挥家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