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会竞争矛盾向前传递助长择校现象--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育部:社会竞争矛盾向前传递助长择校现象

2013年08月16日10:57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郝孟佳)今天,教育部就人民网网友反映的“中小学择校升学过于集中、追逐名校,以及外来人口上学难”的问题做出回应,认为个别地方以升学率评价教育政绩,在师资、投入方面向升学率高的中小学倾斜,属于人为加剧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而社会竞争的矛盾也在客观上推波助澜了择校现象。

人民网网友提问:

中小学择校升学的问题一直是一个讨论热点,择校过于集中、追逐名校成为一种现象,更有网友反映外来人口上学难的问题,对此教育部有没有出炉什么考核标准和解决方案?

教育部回应全文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义务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往公认的优质学校就学,产生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究其原由,一是从文化传统上,家长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力争通过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对子女的关爱及对他们未来的期许。二是从管理机制上,个别地方以升学率评价教育政绩,在师资、投入方面向升学率高的高中和办学质量较好的小学、初中倾斜,人为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三是从中国社会现在所处阶段上,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竞争的矛盾向前传递到学生求学阶段,客观上推波助澜了择校现象。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地一直从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努力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包括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区域内学校差距;持续规范办学行为,重点缓解跨区域流动择校现象;出台政策文件,明确治理目标和依据;不断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坚决治理择校乱收费问题;宣传“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能提供适合教育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的理念,引导就近入学;不断总结和推广地方成功经验,引导地方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应该说,在不少地区,如浙江、山西晋中、山东济南等地,择校问题得到了较好缓解。

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对中小学教育质量推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和指标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绿色指标体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既关注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率。教育部将不断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扭转当前普遍存在的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网友反映的外来人口上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由于这些大城市外来人口增速过快,短期内城市安置能力有限,导致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面临一定困难。教育部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2012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要求,重点指导大城市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科学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尽力满足外来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中央财政将继续以专项奖励补助资金方式帮助地方政府接受外来人口子女就学。

(责编:郝孟佳、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