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8月,全国大部地区持续历史罕见高温,然而,在炙热高温下,家长是冒着酷暑,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培训班,而这样不辞辛苦的背后,家长们都是同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小升初”能考出一个好成绩,进所好学校。
中国之声从12日开始就推出了特别策划《大中城市教育衔接难点调查—孩子与学校牵手难在哪儿?》,今天我们来关注在教育衔接难点中最难的、也是最让家长们头疼的“小升初”。
本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行为的“小升初”,在近几年却在许多大城市不断上演出竞争加剧的局面,甚至与中考和高考再加上小升初并称为“人生三大考”。那么,备受社会诟病的“小升初”到底难在哪?又该如何破解这样一个难点呢?
罗小凯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然而出入各种奥数、英语培训班已经近一年。
罗小凯:我每天早晨六点就起床做奥数题了,然后上午是三小时的奥数课,接下来是三个小时英语课。还有钢琴课、围棋课,好多课呢。晚上回家还要背单词、读句子。我不想学,可是我妈妈逼着我学,我也没有办法。我特别希望玩的时间能多一点。
像小凯一样,很多小学生从3年级起就要经过考试进入培训学校,上的就是所谓的“占坑班”。为了不被淘汰,小学生们往往需要参加更多的培训班,这些课程的难度要远远超出小学生的要求,有的甚至达到高中水平。今年,北京市教委明确表态,坚决清理“占坑班”。“占坑班”的消失,也让不少家长把孩子小升初的希望寄托在了“特长生”上。5月11日、12日是北京东城区小升初特长生报名的时间,一所排名靠前的重点学校今年特长生的招收名额只有几十人,但前来报名的学生达到了几千人。
家长:我那天去报名的时候是早上六点多,前面已经排了有几十个人了,一上午就报了700多人。两天报名下来,估计怎么样也有一两千人。
然而,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境不只北京,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小升初”争夺也异常激烈。广州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表示:
家长:广州也是一个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而且优势教育资源还赶不上北京的多,所以广州“小升初”的压力非常大。今年的联考试题还是以奥数为主,24万名考生争夺3000多个名额,太难了。
总结一下,这个小升初,首先就是“拼爹”。要么你的家长有个好单位,和学校是共建关系;要么就是家里有背景,写个条子给校长;要么就是家里非常有钱,交得起高昂的赞助费;要是这些都没有,那我们只能拼孩子了,硬着头皮学习自己毫无兴趣的特长,参加那些没完没了的考试。到最后,还有可能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只能等待电脑派位。
其实,回顾北京“小升初”政策演变,从1993年取消统一的小学毕业考试、2003年接受“共建”生到2008年将“小升初”政策放权,我们看到了教育部门的一系列改革以及努力,包括坚决清理“占坑班”等行为,但是“小升初”的难似乎依然没有得到改变,那么,这个难又该如何破解呢?为此,记者独家专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对于备受诟病的奥数成绩与小升初挂钩,王定华表示,教育部门将坚决制止。
王定华:大量事实证明,奥数培训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因此我们从教育部门的角度,坚决禁止将奥数的成绩与招生入学挂钩。义务教育法确定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之所以面试,是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重在考虑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健康,而不是强化智力方面的竞争。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不能够武断地说谁的成绩好、智商高。
王司长还针对大中城市开出了具体药方。
药方一:针对当下,刮骨疗伤,规范办学的秩序,特别是招生秩序。
王定华:要进一步做好划片入学的工作,下一步还要把群众心目中的优质学校的招生名额进行合理分配,禁止各种违规的招生做法。让制度更加合理,让操作更加透明。不能够让违规招生的行为存在,比如说招生人数明明比较多,却只拿出来一小部分搞就近的划片摇号,而大部分名额则搞一些无序的操作,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药方二:支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学区管理、引入集团化办学,把优质学校的资源向相对薄弱的学校辐射实现共享。
王定华:支持学校联盟,这些热点学校不要只办好你自己这一个学校,孤芳自赏,而是要带动5-10所学校来形成一个星罗棋布的样子,形成一个优质资源的迅速扩充。
规范办学秩序,让资源实现共享,或许这些措施的统筹推进将能够有效的改善当下暗流涌动的小升初格局,然而各地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我们还要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