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回母校看老师,半天竟刷出11条图文相配微博求关注。昨日获悉,为防止弄虚作假,一些高校要求学生暑期实践“晒”微博,甚至将微博转发量作为评奖标准。
“微博活动质量、转发评论量确实是评奖的重要标准之一。”昨日,承办了今年教育部“千名大学生暑期返母校”活动的武汉某部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该活动在全国20多所高校同时开展,已进行了一周多。该校最后会评出50名优秀参与者,给予每人500元经费奖励。“评选标准除了看学生的实践报告,还要看他们的微博,微博文字要有内容,比如拜访老师的情况、母校的新变化等。要有图片,要显示定位在自己的母校,还要有一定的转发评论量”。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一规定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相对真实地反映实践情况,避免弄虚作假。
回母校看老师得发微博,忙坏了大学生们。一名微博名为“静妹子不想再吐槽”的大一女生,11日参加“暑期返母校”活动,回了一趟自己曾就读的小学,半天就发了11张照片并配文,多数是和老师们的合影。她@了十余名同学、好友,并与每名进行评论的网友互动,最终获得76条转发和评论。对于大家的好奇,她说:“我这都是因为要参加某个评比活动,继续求转发。”
为了评奖,出现网络“刷票”怎么办?“可以这么做啊,这也是学生号召力的一种体现,还能扩大活动影响。”这位负责人笑答。
据了解,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其他参与高校也都有类似规定。
赞:监督大家更努力
弹:应付的成分居多
学生反应>>>
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高校纷纷用微博来考查学生暑期实践“真伪”。一时间,网上各种求关注、求转发的暑期实践微博大量涌现,一些大学生甚至将吃饭、睡觉、坐车等与暑期实践活动无关的微博大量发布和扩散。
今年,中南民族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将“微博关注”列入考查要求。刚结束湘西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谢雨说,8天活动中,仅团队账号就发了近20条微博、100多条评论。“主要是活动进展和每天的趣事。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活动了,能监督我们更加努力”。
“这容易使暑期实践变成华而不实的作秀。”武汉某“一本”高校新闻专业大二男生小刘说,“学校所有参加三下乡省级实践活动的队伍都被要求发微博才能有评奖资格。我们这次在恩施发的微博,大部分都是队员们自己在转发,应付的成分居多。”(记者黄莹 实习生孙志鹏)
在暑期实践效果上
高校应多“较真”
专家观点>>>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认为,微博是目前最大的网络社交媒体。一些高校要求学生发布微博并纳入评奖,说明其对新媒体价值的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微博情况可作为评奖标准之一,但不宜作为绝对标准。发微博才有评奖资格这种绝对化的做法更是不妥。
梅志罡认为,微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求证”学生暑期实践过程的真实性,但无法衡量真实的效果。把微博作为考查学生的绝对标准,可能让学生为获奖而忙于发微博,更可能让暑期实践流于形式,甚至滋生造假。高校如何在学生暑期实践的内容、效果上多“较真”,值得探索。(记者 黄莹 实习生 孙志鹏)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