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女儿最近经常时不时地一声尖叫,刺耳的程度如同划破夜空的警笛,直钻耳膜,让我猝不及防,并想起了美国有一部很卖座的恐怖片《尖叫》。真的难以想象这个小人儿竟可以如此声嘶力竭地尖叫,有好几次弄得我几近抓狂。
专家告诉我们,除了渴了、饿了、尿了或者受伤了,宝宝提高嗓门并不是因为他故意想让你烦,而是因为他心里充满了孩子式的生活的快乐。宝宝在试探自己声音的力量,想知道用声音可以做什么。
尖叫是有益处的
宝宝在利用它锻炼自己的发音系统。就像小鸟初试啼声一般,宝宝会觉得自己竟能发出这样的声音,真是太有意思了,兴趣是学习发声的基础。
同时,这也是宝宝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反馈,它能让父母了解宝宝的意愿,并予以相应的满足。尖叫能使照顾者和被照顾者产生良性的互动,是加强亲情纽带的重要环节。
试着理解宝宝
宝宝尖叫是有理由的。宝宝用尖叫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想法。不管宝宝是为了发泄情绪,还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或者是为了反抗而尖叫,妈妈都要明白,这是宝宝的语言,倾听是最好的方式。
所谓的倾听,并不是家长只能忍耐——“这不仅需要钢铁一样的意志,更需要有聋了一样的耳朵”,而是要认识到宝宝是个独立的个体,要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了解宝宝为什么尖叫。
当宝宝一边笑一边跳着尖叫的时候,可能是有高兴的事情。这个时候,妈妈就要观察一下宝宝做了什么。妈妈一定要明白,宝宝的兴奋点和大人不一样。比如,把什么东西搞坏了,看到搞笑的事情,实现了某个愿望等,这个时候的宝宝还不能正确区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更不知道如何充分表达他兴奋的情绪,因而极易采取尖叫这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如果观察到宝宝高兴的源头并没有伤害性,就配合着宝宝一起笑笑吧。
另一种情况是,1岁半到3岁的宝宝处于反抗期阶段,厌倦了什么事都被大人伺候得好好的,开始想自己做事情。大人应赋予他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操作简单的事情,宝宝一旦开始建立成就感,尖叫问题也会随之获得解决。简单的“任务”包括让宝宝自己吃饭,给宝宝无纽扣的衣服或者容易穿的鞋子让他自己穿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