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博像日记一样,早已成了很多人的“私人花园”:抱怨、吐槽、写随感、分享资讯、转发段子、晒图片……畅所欲言。其中,省城很多中小学生也开了微博,但家长和老师对此很纠结。
微博究竟在未成年人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多少未成年人在使用微博?他们又在微博上聊些什么?
“班主任,你就会对学生大喊大叫,有种你去校长面前喊喊”“同学们,新出炉的物理作业答案,快来看”……这是近日记者在网上看到的一些中小学生微博中的内容。
5月7日,记者走访了省城一些中小学生后了解到,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开了微博。微博对于学生们来说,作用真不小,可以和同学、朋友,甚至家长、老师沟通交流,也可以抱怨、吐槽、写随感、分享资讯、转发段子、晒图片……总之,他们可以在微博里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微博学习很多东西。但采访中,大部分注册了微博的中小学生坦言,“家长不知道自己注册了微博,或家长从未看过自己的微博”。
对于孩子开微博,家长和老师都很纠结。一位中学老师说,他们班上有一名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还是班上公认知识面最广的同学之一。这很大程度归功于微博,这名学生每天上微博,看的东西非常多,还通过微博和一些外校、甚至外地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微博对于这名学生来说,无疑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常玩微博的学生相互之间悄悄约定:“作业大家轮流做,做完了在微博上分享答案”,还有一些学生上课时间偷偷用手机发微博,微博又成了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甚至思想品德的“罪人”了。
采访中,一些家长说,如果让孩子上微博,很担心孩子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受到影响。可是,若不让孩子上微博,总感觉大家都在上,怕孩子跟不上时代。因此,家长对此都很无奈,有些家长甚至还很害怕被自己的孩子吐槽。
对此,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刘老师说,对于微博是否应该拒绝未成年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减轻未成年人在微博甚至网络中所受到的不良言论的影响,这主要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监管。完全放任和完全禁止都不好,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孩子有选择性地关注有用的东西,回避不良信息。(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