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测试两难困境:不考不锻炼一考锻炼到吐【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中考体育测试两难困境:不考不锻炼一考锻炼到吐【2】

2013年04月19日10:45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体育考试规则,演变为一场博弈

  “每天清晨到校,就看到一大帮孩子在操场里发疯一样跑步。如果是自发锻炼身体,你真会为他们高兴,可看到他们脸上那种痛苦的表情,你会揪心——这到底是为了什么?!”采访沪上一所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时,记者听到了这样一席话。

  不仅体育锻炼“变了味”,家长们也“斗智斗勇”,研究体育考试规则,把它演化为一场分数博弈。

  一些初中老师反映,过去几年,不断有初三生家长设法“找关系”、到医院开证明,试图证明自己的孩子不适于参加体育活动,不能参加中考体育测试。

  根据市教委此前颁布的考试方案,若考生由于一些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试,体育中考分数可参考该区县体育考试的平均分。结果,一些体育成绩欠佳的考生都去想办法“开证明”“据说去年申请免考的同学,一般都可以拿到26、27分。反倒是我们苦苦训练几个月,分数还不见得比他们高。”考生吴琼(化名)抱怨道。

  眼看着“开证明”的考生越来越多,终于,市教委今年出了新规——考生如因一些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统一考试,获准免考后,其成绩按统一考试满分的60%(即9分)计算。按今年的计分方式,申请免考后,中考体育成绩最高只能拿24分。

  对女生来说,中考体育测试预存了更多的风险,比如生理期撞上考试期怎么办?但这在体育老师眼里,这不是难题:吃避孕药。怎么吃法?“让你们的妈妈搞定”。

  天山初级中学的考生小棠就遇上了这档子“倒霉事”,没办法,母亲徐女士到医院帮女儿配了避孕类药物,让她提前一周服用以延迟生理期。不过很多女生不喜欢这种方法,“感觉太恶心了”。

  还有不少同学体育基础差,为了30分拼命练,搞得身体出状况:练仰卧起坐练得腹肌撕裂、跳横箱不小心搞得腰肌和软组织受伤……临到考试,他们都得紧急想办法。

  实际上,中考体育测试设有专门的缓考日,但考生很不喜欢。一方面因为缓考时间大多在各区的二模考试前后,会打乱文化课的复习节奏;另一方面,根据一些老师传授的经验,缓考时考生数量较少,不容易兴奋,而且和陌生同学一起考,还会增加紧张情绪。

  体锻与升学挂钩,运动的快乐就没了

  完成体育测试,很多学生一身轻松。有人建议一定要在毕业前和同学一起打一场球,“此前两个月都是一个人练习垫球,排球网都没有碰过”。也有人悲观地分析,体育课从此会被各课程的老师“瓜分”。

  无论如何,中考体育在考生们心中留下的印象并不怎么美好。

  考生吴琼说,她的很多同学练长跑练得脚踝扭伤,有人一到终点就直接倒地,还有吐了的。“很多女生第二天上课都感冒,因为吸了太多的冷风”。为了30分,很多考生都在考试当天“拼了命”……

  上海市第十中学初三班主任朱老师,讲述着初三生的“典型一天”:早晨5、6点起床,7点赶到学校,跑步运动安排在早自习之后或是第3、4节课之间;除此之外,一整天都在上课、做题,直到晚上十二点左右睡觉……

  “学生课业压力非常大,体育锻炼对学生而言,有时就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但朱老师发现,一旦将体锻和升学挂钩,连这个发泄情绪的渠道也被堵上了,反而变成了一种新的压力源。“两三分的差距,就能差一个学校;对于目标指向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同学,更是一分都差不起。”

  朱老师说,为使学生不过分紧张,学校早在三月就组织过体育模拟考试,以助学生准确定位。此后的不少体育课,也成了考前准备课,节节都是长跑加技巧训练。“体育锻炼如此功利化,既无法促使疏于健身的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也无法改变学校的教育理念。”

  任职于向明初级中学的周老师是黄浦区中考体育测试的裁判员。他觉得,这项考试的“双刃剑”效应日益明显。一方面,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确有提高,不得不说,中考体育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应试化、形式化的体育锻炼,只会让很多学生对运动望而却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平时课业实在繁重,体育不考试,他们没机会没时间锻炼;一考试,体锻的目标就是向满分冲刺。”(张鹏 黄纯一)

(来源:文汇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