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化教育逼出“神一样作文”--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功利化教育逼出“神一样作文”

朱迅垚 杨绍功

2013年04月01日13: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近几天,网上一篇篇“逼疯老师”的“神一样”的小学生作文被网友们纷纷转发。比如:“今天下雨了,我看见王丽娜没打伞,我想起今天是学雷锋日,于是我把李小小的伞拿给了她,然后和她一起开心地回家了。”又比如:“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

如此作文,确实堪称“神一样”。天真无邪的孩子,原本处于对生命感受最“真”,表达也最“真实”的时期,但为何一写作文就内容雷同,“纯属虚构,欢迎对号入座”?

笔者小时候也不喜欢写作文,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情况依然如此,作文教育依然没有激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相反,有意无意迫使或鼓励学生弄虚作假、胡编乱造。

一项调查发现,83.3%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曾编过作文,我也为这个百分比作过贡献。而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人承认自己是瞎编的。

作文没有温度,不代表学生没有有温度的生活。即使是小学生们,也肯定对生活有自己最细腻的感触。但现行语文教学模式从意识上引导学生“不讲人话”,从技术上让学生学着怎样讲假话。教学中,老师把一篇作文分成固定的套路讲解,如同分析一道应用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头、结尾,什么套路,什么写法,不但要学生记下,还要付诸具体操作。再加上猜题、背题这些考试技巧的运用,学生作文呈现应试化、空洞化、技巧化的趋势。可以说,从学生接触作文的第一天开始,就失去了作文“文为心声”的基本内涵,变成一个单纯的技巧练习。

文字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意义和价值的表达载体。作文教育不仅是要学习文字技巧本身,还要让学生能够以此接触到文化的密码,感知其中藏着的审美经验。如果作文教育继续工具化、功利化,和笔者当年一样不喜欢写作文的“小盆友”只会越来越多,神一样的作文恐怕也“无穷匮也”。

(责任编辑:袁勃、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