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生作文“假大空” 教改迫在眉睫--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专家:学生作文“假大空” 教改迫在眉睫

2013年03月30日2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马海燕)但凡写难忘的事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但凡写难忘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这几乎成了中国中小学生作文的“范本”。学生写作文“假大空”,成为一个让人头痛但又无可奈何的顽疾。在这样的模式训练下的学生,创新无从谈起,从小养成说假话的习惯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思。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唯一一个以作文为主题的课题今日在京举行开题论证会,不少专家对作文教育改革表示“有话说”。

  课题申报人、阳光喔作文创始人罗珠彪说,经历了1300多年的“中国作文科举”曾经有过辉煌,但今天很难说我们的高考作文在多大程度上仍适合选拔优秀人才。对比一下一些西方国家的作文题,就会发现中西方的作文与思维训练差距有多大。以近几年法国高考作文题为例,《若有所悟是否是对思想桎梏的解脱》、《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一个巴掌的声音》……从中可以联想法国作文的评价标准与该国出现那么多思想家的关联。

  再看美国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作文,《我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与今天》,从中可看出对孩子这种大战略、开放的心胸培养与这个国家的战略、人才辈出的联系。而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写的最多的是《我的好朋友》、《难忘的一件事》。

  罗珠彪强调,这种对比并不是要诟病中国小学和高考作文。他做课题前研究了七个版本的教材,《难忘的一件事》从小学三年级写到初中二年级,在期中考试单元测验中,这道题出现的频率是64%。“像这样山寨版的作文怎么可以去培养国家创新人才?”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老师李继雄在教学一线多年,也对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颇为忧虑,“很多学生、老师关注的是丰收,没有耐心的文章积累,没有耐心的素质培养,这种杀鸡取暖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杨小微表示,这些年来在高考升学等压力之下,作文越来越遭遇一种困境,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诟病。小学生写作文就按照一个规范的格式去写,一直到高考,不按照规范的模板没办法得高分,为了分数只好牺牲创意和想象。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李重庵认为,这个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于不是把语文特别是作文当作一个技术,而是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操练、培养孩子思维、情感、人格等,如果真能提炼出可行办法,将对中国中小学作文教育产生影响。

  杨小微说,中国的教育问题最后可能都会归到高考这条路,这个没有关系,相信这一点迟早会克服。但在抱怨体制、环境的时候,更需要有人埋头做该做的事情,这对整个语文教学改革都有启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