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3·15”到来之际,本报特别推出了“教育机构诚信调查”以及“教育消费维权支招”的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回应,5000名市民分别通过热线、邮箱、问卷等形式接受了互动调查。
■花费
■调查
教育培训消费作为如今的热门消费,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9600亿元,平均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各种教育类培训。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也带来教育消费投诉逐年递增。投诉主要集中在培训后达不到事先承诺的标准、交钱后不能退费,退费时要扣除这样那样的费用、“名师”名不符实等。但当消费者真正要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却会遭遇这样那样的维权难。
■花费
五成市民称教育消费压力大
半数受访者认为,子女教育是压力最大的一项消费项目,而住房、医疗和养老都暂列其后。
本报的读者调查显示,约80%的孩子都参加过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其中以英语、奥数辅导班为主。每个月在课外辅导班上花钱超过2000元的家庭占到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调查中,愿意为孩子报各类艺术特长班的家庭变多了,42%的家庭都乐意让孩子有点特长,当然名学校的体尖艺尖的名额也是家长们趋之若鹜的原因。
孩子越大,教育消费压力越大。5000份互动调查结果显示,从学前到高中阶段,随着教育阶段的提升,家长用于孩子教育培训方面的费用呈上升趋势。其中,52%的学前生家长每月在孩子身上支付教育培训费用为1000—2000元;39%的小学生家长每月在孩子身上的教育培训费用为2000-2500元……到了高中生阶段,有51%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花费的教育培训费用为2500元以上。
■调查
退费难等成教育维权难题
中消协公布的《201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全国消协共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3698起,超过去年的3416起。
从投诉内容看,消费者在培训类投诉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违反合同约定,随意更换教师、更改课时和培训内容,消费者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弄虚作假,随意编造教师资历和经验;个别未经取得合法教育培训资质的经营者,违规开展教育培训,乱收费现象等。
同时,重庆晚报也设置了教育曝光台和投诉平台,帮助消费者沟通解决教育培训中遇到的维权难题。从读者反馈的信息来看,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校方以报名人数不足等各种理由故意拖延开班甚至不开班,并且拒绝退费要求;学校的师资等基本情况与广告严重不符,虚假问题尤其突出;课程缩水,课时任意更改、随意并班,消费者得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培训班收费没有标准,信口开河;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变相乱收费和在承诺协议上大玩文字游戏等方面。
■维权
教育消费该如何维权
如今,教育乱收费、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等现象屡见不鲜,当消费者在教育消费领域遇到纠纷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呢?
一、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消协调解是最常见的方式。二、向政府职能部门申诉,包括工商行政管理、教育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等。三、仲裁,但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与教育培训机构纠纷的标的物(如学费)并不是非常高,建议不要通过仲裁来实现,因为一般仲裁收费都要上千元。四、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消费争议是最具权威的一种方式,但法律界人士提醒,相对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来说,通过诉讼来实现教育培训维权的周期较长,程序也较为复杂,对此消费者应有充分的准备。
相比往年的通过司法程序维权难,近年来,通过网络和媒体以及民间力量的维权方式越来越受到好评。
重庆晚报记者 黄懿
教育机构正能量“耀”出光芒
“正能量”,泛指一切给予人向上,给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正能量,教育界更需要正能量。
经过一个月的评选,本次“释放教育正能量———2013年度诚信品牌”评选活动完美收官。在本次评选过程中,由重庆晚报与相关电视台、网站、渠道媒体形成超强阵容,并结合热线、邮件、问卷等多种形式与市民面对面的互动、交流,针对我市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底”,选拔出一批代表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教育机构,以此来推动整个培训行业的自我提升,在新的一年继续释放教育正能量!
2013年度教育诚信品牌
重庆京翰家教
重庆金科文化教育学校
龙文教育
朗阁雅思重庆分公司
欧憬法语
重庆巴渝职业技术学校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狄邦出国事务服务公司
重庆山姆出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重庆壹心壹学校
重庆学尔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