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打开校门办教育--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打开校门办教育

2013年03月12日14:3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今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通过人民微博发表文章《打开校门办教育》,引起广泛关注。林建华代表从以客户为本的办学理念出发,提出大学教育应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同时,大学应打开校门办教育,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把握社会变化,了解新一代人的特点和局限,让学生勇敢走出象牙塔,虚心向社会学习,与企业合作。最后,他呼吁,中国大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建设者,共同承担起培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

  自2010年底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调任重庆大学校长后,林建华同志提出了将重庆大学建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办学愿景,并为此发起成立了重庆市大学联盟,在校内推动制订重大发展战略,全面启动教学新体系建设。他认为,“最好的大学”应该是一所有灵魂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服务、能够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和学术支撑的大学;“最好的大学”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有鲜明的特色和宽松的学术环境,能全面激发师生的创造性。2013年初,教育部原则同意重大进行“最具系统性、科学性的综合改革试点”,并希望他们“探索一条创新的解决问题之路”。

  文章全文如下:

  打开校门办教育

  重庆大学校长 林建华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腾飞,各行各业人才辈出。细细想来,开创的一代人是在非常特别的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经历了诸多政治和生活的磨练,满怀着振兴中华的责任与豪情,他们中大多数也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大学教育。今天校园中的青年人则不同,他们在过度趋利、越来越缺少信任感的社会环境中诞生,在分数是小命根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未来,他们将怎样承担起人生的责任、社会责任?大学教育该怎样引领他们面对未来?

  中国高等教育的确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就,办学条件、学术水准和教师队伍都非同日而语,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但千校一面和应试教育正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判断力;大学精神和价值的迷失,导致浮躁风气盛行甚至人格扭曲,不仅使学生丧失了独立精神,也致使大学正在失去公众信任。显然,我们还没有为培养下一代人准备好!无论是对国家和公众的期盼,还是对未来人才培养规律的把握,我们仍然有很大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目标,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要改变我们教育观念、内容和方式!

  提高教育质量,大学需要树立以客户为本的观念。大学必须意识到,学生是大学最重要的客户,大学要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社会也是大学重要的客户;大学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和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大学要研究社会、引领社会,为未来培养和造就人才。当然,除了客户属性之外,学生也是大学的产品,他们代表了大学的长远声誉。

  大学教育应当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是一切教育之根本,大学教育在家庭教育、基础教育之后,所以难度更大,责任也更大!人们常说要以德树人,大学首先要培养合格公民,耶鲁大学有句校训“做人第一,修业第二”也是这个道理。大学还应当使学生学会做事,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存和发展之路。同时,大学不仅应当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力能够发现问题,能够抓住机会,能够实现创新。

  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知识远大于能力,重书本远大于实践”,大学满足于在象牙塔中做文章、做教育,颇有些自说自话。今天,站在客户的角度,大学需要打开校门办教育! 打开校门办教育,就是要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把握社会的变化,了解新一代人的特点和局限。要勇敢地走出象牙塔,虚心向社会学习,与企业合作。要请国际、国内领先的企业走进学校,请那些更靠近创新经济的企业家、科学家、创新创业家走进学校!让企业家们与教育家一起,设计最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分享更有效的教学和实践方法,去开拓更多的教学科研机会;我们要帮助我们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兴趣、增进能力、努力尝试寻找未来的方向! 打开校门办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多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对于经过十多年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最缺乏的也是实践。实践能给年轻人更多创新创造的空间,可以更好地思考人生,增长知识,增长能力,可以学习做人,学习做事,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拥有价值判断力、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

  打开校门办教育付诸实施是很困难的。大学教育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中国大学有着比较强的专业教育传统,或者说是大工业教育传统。这是一种比较重视行业知识、常常采取大批量招生、大课堂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教育成本较低,标准也容易把握,但显然很难适应国家产业升级和社会公众对多样化高水平教育的需求,更难适应国际竞争和未来的挑战。

  今天中国经济的腾飞,民营企业做出卓越的贡献,多少当年的草根民企已从容走进世界前列;今天的中国高校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大学也恳请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不要仅做教育的旁观者、批评者,更要成为中国大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建设者,共同承担起培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今天的青年人不仅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除了勇敢地面对与担当,我们别无选择。

(责任编辑:许博、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