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踩踏事故校系8校合并 凸显诸多安全隐患--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小学踩踏事故校系8校合并 凸显诸多安全隐患

2013年03月01日09:19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孩子们的住宿环境极为简陋。《武汉晨报》供图

□老河口小学踩踏事故追踪

27日清晨,湖北省老河口市秦集小学发生学生踩踏事故,4名小学生不幸身亡。

据记者调查了解,老河口市十年间139所村级小学被压缩到39所,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交通成了最大隐患。

■调查

139所村小压缩至39所

近年,随着学龄儿童的减少,不少农村地区刮起一股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学校之风。仅老河口市,十年间,139所村级小学被压缩到39所。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撤并学校,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交通成了最大隐患。事故当天采访结束后,正值学校放学时间,并不宽阔的马路两边,随处可见接送孩子的三轮车,学生骑自行车,在飞奔的车流中穿梭,让人着实捏了一把汗。正在学校外焦急等待孩子的腾传现说,并校后,有3个其他村庄的学生划到秦集小学,最远的有8里路,但没有专门的校车,已发生过几起交通摩擦。去年12月,湖北咸宁发生一起3名孩子命殒上学路的惨案。

8个村小学合并在一起

地处湖北与河南交界处的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硬件设施非常简陋。全校共有952名学生,其中住校生502人。

秦集小学曾经名为秦集中学,几年前乡村中小学校撤并中,附近8个村的小学的学生都合并到了这里,并改中学为小学。而原来的秦集中学则合并到了10多公里外的薛集镇上。

徐营村的孙宗塔是一名遭遇不幸孩子的父亲。他说,女儿今年8岁,读二年级。自己村里本来有一所条件还不错的学校,但被撤并后,全村孩子都到毗邻的秦集小学就读。家离学校有6里路,孩子只能住校。每周一早上送来,周五下午接回家。

“每次送她上学,她都哭得不行,不肯住学校。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孙宗塔说,“谁知道孩子竟然就把命丢在这个学校!”

食宿费半个学期700多元

30岁的张小强在薛集镇上经营着一家汽修店。张小强的初中就读于出事的秦集小学,他清楚地记得那扇铁门,“十几年没有变过样”。他告诉记者,因不认同该校从一年级就让学生上早晚自习的做法,去年夏天,他将9岁的儿子转到镇上的另一所小学读书。

张小强说,自从裁撤并校以后,附近村里的孩子都寄宿在学校里,学校为了防止学生出事,每天学生从6点10分开始就要上自习,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这小的孩子怎么受得了?”

受伤学生张俊男住在离学校不过3华里远的张岗村,过完元宵节后妈妈赵志红把他送到学校。赵志红说,儿子吃住在学校,半个学期要缴纳700多元的食宿费。赵志红说:“家离学校并不远,老师说在学校住要安全些,可咋就‘安全’成这样子了呢?”

■通报

吸取教训及时消除隐患

2月27日6点15分,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进行早晨锻炼集合时,因值班教师没有按时打开宿舍楼一层铁门,致使急于出门的学生下楼时相互拥挤,发生踩踏,造成4名学生死亡,7名学生受伤。昨天,教育部发出紧急通报,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这起事故中充分吸取教训。(记者郭莹)

■专家

撤并后遗症待配套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教授说,教育部已暂停农村学校的盲目撤并,但已经撤并组建的学校如何加强管理,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对于撤并后带来的安全隐患等“后遗症”,当务之急是要出台配套措施,给撤并政策打“补丁”。

“学生集中后形成‘超级学校’,而教育部门及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过去的农村教育上。”涂艳国说,撤并农村学校应向城市学校学习。

当前,我国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教学设施建设上,对学生的生活保障投入不够,寄宿制学校条件普遍较差,学生学习、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潜在的安全问题不少。

涂艳国说,教育部规定学生上学单程步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许多地方并未达标,应增加公共交通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应提供校车。并在上学放学时段,对农村学校周边加强交通管理,确保孩子们出行安全。

这起事故之后,学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更多地反思:如何真正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守护学生们的安全。

除署名外据新华社、《楚天金报》

(责任编辑:杨玉君(实习)、熊旭)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