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学校教师为打工子弟上课 体验“同行”不易--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公办学校教师为打工子弟上课 体验“同行”不易

2012年12月05日08:2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黄杰老师来到同学们中间讲解课程,拉近彼此的距离。(来源: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没有微机,没有运动器械,只有简陋的教室、操场和孩子们张望的脸。昨日(4日),打工子弟校——昌平沙河实验学校,6名来自公办校的老师体验到“同行”教学之艰。

  “像回到几十年前”

  昨日(4日),不到下午3点,昌平区东坨村一幢2层小楼里,学校一楼的教室里已透不进阳光,昏暗中,学生们的眼睛紧盯着讲课老师。教室外,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嬉笑玩闹。

  当6个陌生面孔出现在校园时,操场上的孩子们一脸好奇,“老师,你们从哪来?”

  “我们从不同的学校来,给你们上课。”昨日,分别来自人大附中、北师大三附中、望京实验学校等城区公办学校的6名老师,应“新公民计划”之邀,前来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教学体验和交流。

  “学校2010年搬到东坨村,但随着村子拆迁,打工人群减少,学生从原先的500人流失至300多人,共9个年级,每年级一个班,老师仅18名。”交流前,校长吴振久介绍。

  “一个班师生比是多少?”面对一位老师的提问,吴振久笑着摇摇头,“没师生比一说,我们的老师,1个人要上2个班的课,一周30多课时。”

  “像回到了几十年前。”带队参与交流的蒋秀云老师说,简陋的操场和教室让她想起小时候上学的情景。

  细节处见学生本色

  参观完,老师们开始教学交流,6名老师分别前往四五年级和初一的班级听课。

  在五年级语文课上,两名“外来”语文老师边听课边记录,授课老师“学生字、分段、讲段义”的授课流程让蒋秀云感到很传统,“公办校已很少这样教了,更注重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北师大三附中教心理课的黄杰老师则把重点放在孩子们身上,“一个男孩阻止了一名老师落座,他告诉老师‘椅子很脏’,并试图找抹布清理。”黄杰发现,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们善良、热情。

  除听课外,三名公办校老师还分别到3个班级上了一节公开课。

  来自青院附中的张继峦老师为初一孩子们上了一节体育课,但站队、跑步让这群习惯了自由活动的孩子们偷偷发笑,“和公办校学生相比,这里的孩子们缺少统一性,个性更活泼。”张继峦说,他们对于体育教学中规定动作不太适应,但对类似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倒学得很快”。

  “学生们参差不齐,老师们流动性大,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确实不容易。”体验完后,公办校老师们感受到了同行教育的艰辛。

(责任编辑:袁勃、熊旭)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