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管理行政化使教师偏离或远离了教学与科研
高校管理的行政化不知对于行政人员和学校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思想和工作,突出表现为教师的“三奔一荒”。
(一)奔钱
(1)因为收入低而“奔钱”。一些教师因为国家给的工资太低,学校给的绩效工资同样低,为了弥补差距、补贴家用、应对物价高涨,寻找各种机会在本职工作之外去挣钱。
以为教授诉说自己的“价值选择两难”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为教授,我有学术追求,有教授的尊严,不屑于去做那些鸡零狗碎的破事。可是,你不做,在这个环境下就难办,没准连教授都当不成。”
(2)因为地位低而“奔钱”。一些教师因为“干工资”标准低于公务员,收入水平明显低于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和国有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了能在社会上抬起头来,就通过“奔钱”来弥补地位差距。“尽管国家给的收入不多,但是我并不比主流群体收入低。”教师们说,“这些年比过去十年忙多了,这是为了活的更好,为了社会体面。”
(3)为后顾之忧而“奔钱”。一些教授尽管有绩效收入和个人经营收入,少数教授的这些收入尽管较高,当前消费的压力不大,但是对退休后的生活却有强烈的“后顾之忧”。他们说:退休后收入肯定会大大降低。一是退休费因为国家给的在职工资低于公务员,所以退休后依然低于公务员;二是在职收入中的很大部分不做基数计算,包括校内工资、绩效收入和课题收入、个人兼职等收入统统不再有;三是退休费依据在职工资计算,退休后在职时的工资不再随在职人员的上涨而变化,因而越是退休早数额就越低。这些,都会导致退休后收入不稳定,生存不安全,生活不体面。预期到这样的未来困境,他们只好未雨绸缪,于在职时多多攒钱。
教师们说,“安居才能乐业,有了居所,有了根,才能安心吧。”
“奔钱”的方式可谓是各显神通,“鱼有鱼道,虾有虾道”。有些教师既在外兼职又对外承担课题。有的开公司,有的到电视台配音,有的兼职当律师,有的拍摄影视片,至于各处讲课则是普遍现象。
“奔钱”让一些教师将本职教学变成了副业。有的教师兼职时大卖力气,回到研究室喊头疼、打瞌睡。某学校一位教师整天在外兼职,而对于在校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常常是在临上课前找一个烟盒,在背面草草列个提纲,上课讲两个小时了事。
(二)奔官
“奔官”是教师们向行政位置转行,争相担任行政职务。因为行政部门掌握了学校的机会和资源,纯教学的教授们缺乏影响力,对能否申请到资源缺乏确定性,一些教授争当处长,甚至当科长。“当官有用,创新和教学好没用”;“当教授又当处长,机会就多”;“当官在学术上有损失,当总比被别人支配要强”;“荒废了学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些高校出现了教授去竞聘处长甚至副处长的情况。教师中对此有“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的形容,即高校内的行政职务过多,以及教学人员向行政人员的转变。
(三)奔项目
一位教师总结自己的观察说:“在学校里当官有用,做课题有用,创新和教学好没用”。“所以一些老师热衷于拉项目,干实惠的,不愿意开会、干杂事”。
教授们有资历和条件拿课题。然而,对于如何拿课题,却是“各有高招,有什么使什么”。一位教授的观察是“说是申请,其实是拉。拉课题说穿了,就是沟通权力,经营圈子,搞个人交易”。高校的课题大部分来自行政部门,一些教授频繁地“跑部进局”,送礼品、搞招待;还有就是进入评审委员会,各个评委彼此关照和串换。这位教授说:“大家都不讲学术了,真是为国家的科研担心。”
(四)荒学术
一位学院负责人说:“很多老师写的文章没有连续性,去年写那个方面的文章,几年写另一个领域。你要他写文章,他想起来什么就写什么,找到什么材料就写什么,要说进行学术积累是不可能的”。
一位教师说:“我喜欢一个东西,本来可以做10年、20年,拿出一个货真价实的、认为好的东西给学校、给国家。可是现在没有机会这么做,不用10年,一年达不到规定的文章数量,绩效就没了。”“为什么钱学森说中国产生不了诺贝尔奖、大的科学家?你没有给人时间去产生这些东西,让他天天想着同样的东西。我可能要做5年才能发表一篇文章,但是我每年都得绩效考核,我就得把这5年的工作分成每年都得有文章,每一篇都不太好、不会太大,你也没有心思和精力去憋一篇大的。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哪个不是持续多少年、甚至一辈子的工作呀,我们这里能做得到吗?”
一位副教授说:“学校考核教师,每年必须有多少课题,写多少篇文章。我每天想的都是这些指标,忙着到处找课题,四处找刊物。你必须完成这些任务呀!从良心说质量很重要,但是指标都把人压死了,质量就往后靠靠吧。”
一位“海归”指出,回到国内看到了不少学术造假,胡编乱造。“我回来后,一个月几千块钱根本就不够。一天到晚,你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大家都要去搞项目,写论文,不管真假,然后再评职称。”“一个新思考、新理论需要很长时间,酝酿不出来能行吗,抄吧”;“逼着你造假,并不是你自己愿意造假,被逼无奈啊。”教师们自有苦水:“并不是教师想造假,而是教师活的没办法,他才造假”。
一些将精力和时间集中于教学和科研的教授说,自己“教学凭良心”。“教机械制图,备课、教课的水分很大,灵活性很大,全靠良心,要是凑合也能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