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千裡草原“覓種”記——來自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調查隊的故事

2022年09月12日09: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藍藍的天……”今年暑期,由魯東大學濱海草業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和山東省藥品食品職業學院5名師生組成的團隊,在《陪你一起看草原》歌曲的伴奏下,來到了素有“草原明珠”美譽的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大草原。

這支盈箱溢篋的團隊,不是去草原觀光的旅游團,而是專程從山東出發而來的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調查隊。

“做足功課才能馳騁草原”

“草種質資源普查雖說是草學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但承擔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這樣大面積、高標准的調查工作還是第一次。”在參與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任務的動員會上,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組長、魯東大學濱海草業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負責人、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調查隊隊長傅金民教授對隊員們提出了要求,“全體隊員必須充分認識到這次普查試點的重大意義,全力做好普查試點的各項准備功課,這樣才能更好地馳騁大草原,圓滿完成任務。”

7月底8月初,時值酷暑。確定參與普查試點的調查隊隊員大多已離開學校駐地。調查隊員們接到參與普查試點的通知后,立馬放棄休假,從全國多地迅速聚集到魯東大學濱海草業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有的研究消化“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技術規程”,有的熟悉了解“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實施方案和操作手冊”,有的修改完善“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App軟件”。與此同時,調查隊按照每個隊員的目標和任務,採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幫助隊員們消化理解有關普查試點規程和方案。

“這樣做就是讓每個調查隊員知道自己在普查試點過程中的站位,清楚自己具體干什麼,懂得自己怎麼干。”來自山東省藥品食品職業學院的調查隊指導老師辛曉偉回憶說,“調查隊到達克什克騰旗普查試點的宿營地后,隊員們一有空閑就湊在一起研究探討普查試點區域的草地類型及物種多樣性等情況。”

“進行這樣全國性的草種質資源普查試點,不但需要植物分類、軟件操作、標本制作等專業技術支持,還需要做好普查試點調查期間相關物資器材的准備工作。”魯東大學濱海草業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科研助理、調查隊隊員焦昱和記者談起普查試點調查的准備情況。普查試點調查出發前,焦昱不僅備齊了野外調查所需的資料袋、標本夾、測量繩、烘干機、塑封袋、鏟子及鉛筆、橡皮等,就連野外調查所需的防蜂帽、綁腿、蛇藥、花露水等,也給每個隊員一一准備妥當。

尋尋覓覓在萬畝草原

八月是草原植被最茂盛的時節,同時也是草種質資源普查最好的時機。調查隊來到達來諾日鎮第一站宿營地后,傅金民教授便找來當地的向導,研究確定普查試點調查的具體地點和路線,調查隊的隊員們也顧不上旅途勞頓,按照調查的具體分工著手准備第二天普查試點調查的器材和物品。

每天早上7點,調查隊都要從宿營地乘車前往140公裡外的調查點。為獲得精准科學數據,收集珍貴草種,了解掌握植物蓋度、密度和種類,調查隊靈活地採取了樣地樣線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在調查的樣地或樣線確定后,隊員們或蹲在草地上,或坐在草地上,或跪在草地上,對眼前這片琳琅滿目的草種逐一進行採集,然后在電腦中錄入對應圖片與數據,快速地對草種進行鑒定登記,並在現場把採集到的草種壓制成標本。

每天中午是草原最炙熱的時候,大家就圍坐在草地上啃著餡餅或面包,就著榨菜喝著瓶裝水。傍晚回到宿營地吃完晚飯后,調查隊的隊員們還不能馬上休息,還需要認真撰寫調查日志,比對白天存疑的草種,重新採集每一種植物標本的DNA材料,烘干處理採集的植物標本,縫制烘干所需的套袋……

草原氣候多變,一會兒晴空萬裡,一會兒烏雲密布。調查隊的隊員們雖然帶了雨具,准備了防晒用品,但幾天后,還是被晒得黝黑。在草原普查試點調查的每一天裡,調查隊的隊員們既被綠色草原青青的芳香和美麗的景色所陶醉,同時又被草原上的馬牛羊糞便的臭味和那粘身的鶴虱所侵擾。

“每天早出晚歸的旅途中,欣賞窗外青青的草、白色的羊、褐色的駿馬和藍天白雲,是我們調查隊隊員們每天最愜意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我們調查隊隊員們消除普查試點調查疲乏的一劑精神良方。”出生在青島、生長在海邊的魯東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大三學生、調查隊隊員陳海濤說,“雖然在草原普查試點調查的日子很單調很艱苦,當看到調查收獲的一組組草種數據和一份份珍貴的草種,我們心裡就釋然了。”

在克什克騰旗草原普查試點調查的近半個月裡,調查隊先后輾轉渾善達克沙地草原、烏蘭布統五彩山附近的亞高山草甸、大青山林場等十多個地域,總調查行程近4000公裡,採集到了172份標本、172份分子樣品、13份種子(約7萬粒)和3500張植物照片,尤其是在普查試點調查中發現收集到了像角盤蘭、知母、紅柴胡、草麻黃等珍稀物種。

(記者 趙秋麗 通訊員 季文豪)

(責編:孫競、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