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2022年教師節特別策劃:

大國良師 用一生詮釋師者本色

劉雲 孫競 李依環 劉蕊 實習生鄭曉娟
2022年09月10日08:4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師者,人之模范也。何以為師?他們心懷“國之大者”,甘於平凡卻又不凡,數十載如一日,晨興夜寐,孜孜以求,將愛和責任播洒三尺講台,用一生詮釋師者本色。

青年立志報國,中年矢志不渝,及至古稀耄耋,仍舊奉獻不怠、照亮人心……有這樣一批“大先生”,他們“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三尺講台、在科研一線,扎根祖國大地,厚植人民情懷,用堅定的理想與信念,托舉起一個民族的未來。

黃會林:60余載初心未改 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她曾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女戰士,是中國高校第一位電影學博士生導師,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創始人,也是“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項目創始人……

從千裡沙場到三尺講台,走過六十余載奮斗之路,今年88歲的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黃會林初心未改,而今依然神採奕奕地在一線忙碌,用行動推動著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和交流。

對於青年,她始終滿懷期待。“我衷心希望年輕一代關注和踐行古訓,知行合一。在這個火熱的時代,非常需要既有認識能力,又有執行能力的青年人才。”

“要讓世界知道中國,就需要著眼於青年,著眼於世界。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任重道遠,希望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們,讓世界更多‘聽到’和‘看到’中國文化的自信來源和新生力量。”黃會林說。

潘季:傳承“西遷精神” 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貢獻光和熱

在西安交通大學的校園裡,有一條著名的梧桐大道。60多年前,交大西遷時,從上海引入、遍植於校園的各類苗木,如今大多已葉茂參天。今年88歲的西遷老教授潘季經常到這條路上走一走。

“打起背包跟黨走”,老一輩西遷人懷揣拳拳報國之心,在祖國的大西北一扎根就是65年。當時年僅23歲、剛剛留校的潘季,也義無反顧奔向大西北。如今,已過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堅持奮戰在教學科研、立德樹人工作一線。

潘季常說,“人活著要有一種精神,知識分子就要愛國奮斗” 。在他看來,高校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更要打好做人的基礎,要在學生心中留下積極的印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他常年深入學院、書院,在大學生中開展形式豐富的教育對話活動,為學生講述初心使命,引導青年一代堅定理想信念。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潘季寄語同學們:“要傳承和弘揚西遷精神,刻苦努力奮斗在各個崗位,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貢獻光和熱,做出應有的、顯著的成就。”

康紹忠:扎根西北30余載 傾情澆灌綠色希望

懷抱“荒漠變綠洲”的心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康紹忠長期從事農業高效用水與水資源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一扎根就是30多年,用腳步丈量出甘肅石羊河流域的發展變遷。

創建旱區農業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發起成立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領導建成我國第一個農業水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而今,康紹忠的農業高效節水技術年節水量可達10多億立方米。

從教37年來,康紹忠一直堅守在教書育人一線,兢兢業業,對學生傾注著父母般的愛。今年教師節前夕,他當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他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名學生的潛質都得以充分展現,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具有“三農”情懷的優秀人才。

在他看來,教書育人是一份神聖的職業。教師應該言傳身教,做學生的表率,要引導學生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養出更多具有家國情懷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祖國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採訪最后,康紹忠深情寄語青年:“我希望青年一代要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要有理想,堅持奮斗,要有包容之心。同時,也要學會感恩,感恩我們的老師,感恩幫助我們的同學,感恩我們的黨和國家,感恩所處的這個偉大的時代。”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