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梔子花開,空氣裡都彌漫著離別的味道。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3級的小伙伴們,就算再也不忍,也不得不真的告別這所承載三年青春的母校。畢業典禮現場,有人淚洒校園,有人吶喊歡呼,一切隻因為這裡安放著大家最美好的青春。
“希望揚工院富有儀式感的畢業典禮,讓學生們感受庄嚴。走上星光大道那—刻,好比走出校園跨入社會,不管前方艷陽高照還是烏雲滿天,永遠堅持自己的選擇。”該校黨委書記劉金存說。
校長致辭 隻有堅守寂寞才能找到人生芳華
“我們要涵養一種內心充滿定力,凡事精益求精的時代氣質”,“我們要追求的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精湛一技之長的大國工匠”,“匠心需要堅持、專注和敬畏,要為產品和服務注入靈魂”。上午8點,被學生們親切稱為“老孫”的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孫興洋出現在畢業典禮現場,歡送3500余名畢業生。
在談到成就大國工匠的道路上,孫興洋說,“在成為大國工匠的夢想彼岸,一個有情懷、有信仰、有責任感的揚工學子的生存夢想,就應像貓盼望著吃到魚,狼盼望著吃上肉,奧特曼盼望著打小怪獸一樣,朴實而熾熱,勇敢而堅貞”,而且他告誡學生一定要心存敬畏,如果對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乃至敬畏,就會把平凡的工作當做一種修行,不經意間便可累積出極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建筑工程學院畢業生杜姚姚說,校長給我們的激勵既真切實在又立意高遠,就像那句:“打敗我們的不是有始而是無終”一樣,我們初入社會最難耐的就是工作中的一點點積累,感謝學校用心良苦。
在揚工院的畢業典禮上,有一個儀式讓人記憶深刻。在操場中央有四條星光熠熠的走道,腳下是特別設計的“紅毯”,根據學校的安排,三年中特別優秀的學子會登上這條“星光大道”,他們當中有知識學霸、技能土豪、社團精英和文體明星。“希望這個富有儀式感的環節,讓學生們感受庄嚴。走上星光大道那—刻,好比走出校園跨入社會,不管前方艷陽高照還是烏雲滿天,永遠堅持自己的選擇。”該校黨委書記劉金存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來自校領導、任課老師和輔導員的祝福,揚工院畢業典禮上還出現了一群平凡人的身影,他們是陪伴學生們3 年的保安大叔和宿管阿姨,保安大叔深請寄語畢業生“要自己保護好自己,你們平安快樂,我們就會踏實安心。”宿管阿姨則幽默地嘮叨:“沒有了11點熄燈,要注意休息﹔沒有了不定期衛生檢查,要記得疊被﹔時間再緊工作再忙,也要記得吃飯,” 當他們出場時,獲得學生們的滿堂喝彩。
揚工院副校長黃華表示:“請保安和宿管阿姨參加畢業典禮,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同樣為學校、為學生的成長同樣奉獻了自已,這種形式能夠提高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孩子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要懂得堅守。”
最短暫大學時光 在揚州“遇見了中國”
作為揚州工職院招收的第一批外國留學生,印度尼西亞留學生楊飛靈和楊永堅在這裡學習漢語,時間一年。談及對揚州的印象,他們說,揚州真的讓他們“在這裡遇見中國”。
去年10月,他們和其他41名留學生一起來到揚州,開始了大學生活,而現在,他們中的10人要先結束學業,開啟新的生活。“我覺得揚州的學校真的很棒,校園裡的人群都是和藹可親的,同學和老師們非常隨和,就連宿管阿姨和保安叔叔,也給了我們非常多的照顧。”楊飛靈告訴記者。
讓他們最難忘的事不只是學習。“我第一次來到揚州,第一次包餃子,第一次過中國新年,第一次和小伙伴們一起學會了舞龍,我和楊飛靈還參加了2015年‘同樂江蘇’歌唱比賽並獲得了兩千元獎金。”楊永堅回憶的時候,胳膊會不由自主的擺起來,時間仿佛回到了剛剛入校的日子。
在典禮現場,他們看上去非常的興奮和期待。但是,當從校長手中接過結業証書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在揚州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會非常想念這裡,想念這裡的同學,還有老師,還有許許多多善良的人們。”參加 2016年“同樂江蘇”漢語演講比賽三等獎獲得者洪晶晶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在這批留學生中,還有一個身份特殊的人——夏小龍。他既是留學生,又是老師——他參與了揚工院第一期全員英語培訓班的教學任務。夏小龍告訴記者,這是他最難忘的“畢業季”。“我的‘雙重身份’結束了,但是以后,我還是會繼續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幫助別人,在教別人英語的同時,向更多中國人學習漢語。”
他十分感謝學校的“賞識”,既提供給他學習的平台,又給了他發揮自己英語特長和老師身份的平台。“我覺得揚州是一個很有文化氛圍的城市,希望我從這裡畢業,但以后還有機會回來。”
最無悔選擇 實力証明自己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畢業生王晨悅就要離開學校了,和其他同學不同的是,他還有一份與眾不同的畢業禮物——“校長獎章”。
什麼是校長獎章?記者了解到,這是由揚工院設立,用於獎勵在文化學習、專業技能、社會服務、創新創業、文體活動、自強自立、社會實踐等方面表現突出,為學校贏得較高榮譽或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應屆畢業生。“校長獎章”每屆評選一次,每次10人,每人獎勵5000元並頒發“校長獎章”一枚。
王晨悅自然有獲得這塊獎章的理由。學習數控技術的他,算是在大學裡扎扎實實學會了一門真功夫。“我一直覺得無論是讀職業院校還是本科院校,都應該根據自己的選擇來。我對技術感興趣,那麼我的選擇就無悔。事實上,我覺得在工職院的這三年對我人生非常重要,讓我定義了自己的未來。”
王晨悅自然會有這樣的感慨。就在這三年之中,他先后獲得了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員、國家勵志獎學金、第十屆全國“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他參與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針對典型高速鋼刀具新型熱處理技術的研究”,還被列為升級指導項目。
如果現在走出校園,他憑借過硬的技術,很可能直接進入企業核心。然而,他並沒有選擇這條路。
“我學到了技術,也學會了思考。很多人覺得職業教育不好,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王晨悅說,自己是行動主義者。他的種種獲獎,是讓人看到自己在職業教育上獲得的無盡財富﹔而畢業的新選擇,則是想告訴更多后來者,深造也並非一定要擠高考的獨木橋——通過專轉本考試,他被南京林業大學錄取。
畢業典禮上,王晨悅覺得很開心。兩種選擇,他都做到了。“並不是說我做的有多好,只是我在証明,隻要你有心,你就行。”
最另類畢業禮物 師兄師姐們留錦囊妙計
“有一棵樹,叫高樹,上面挂了很多人。什麼?你想知道這是什麼樹,哥是不會告訴你這是高數的。嘿嘿,前方高能,請注意哦!”
“作為大學裡出現的概率僅次於談戀愛的一件事——曠課,你知道什麼才是最科學曠課?……”
在畢業典禮現場旁邊的一面主題牆上挂滿了一個個經過精心准備的錦囊。原來,該校經濟管理學院即將畢業的學長學姐們,給學弟學妹留下了“錦囊妙計”。本以為錦囊妙計無非是些生活小貼士和祝福語。然而,打開他們,學弟學妹們才感到一個大寫的尷尬。
“我本來以為就是一些普通的祝福語,打開一看,真的樂死我了!”現在大二的學生臧強說:“這樣的‘妙計’真的是太‘妙’啦!”他拿到的錦囊裡寫著:“有一棵樹,叫高樹,上面挂了很多人。什麼?你想知道這是什麼樹,哥是不會告訴你這是高數的。嘿嘿,前方高能,請注意哦!”。此外,還有的在校生拿到的是“想選到自己喜歡的選修課,你得設置夜裡11點58分的鬧鈴,原因嘛,你懂的,嘿嘿”、“一般人我是不會說的,但作為學長就勉為其難教你們兩招怎麼去追妹紙吧,先從對方的QQ、微信、微博去了解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再…”等等。
“額,有的學長寫了逃課秘籍,有的學長寫了泡妞秘籍……我汗都流出來了。”低年級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看到這樣的錦囊,他心裡咯噔了一下。“雖然我覺得這些都是大學生活的常態,但是,會不會不太好?”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少,但是持相反觀點的人也不少。記者看到,錦囊妙計裡都是關於學習和生活的內容,這些“逃課”妙計等,只是很另類的少部分。大部分都比如:“選修課的學分還是比較容易拿到的,隻要你認真上課,按時提交作業,偶爾曠點小課也是可以的,哈”、“有的課程是開卷考試,DuangDuangDuang,我就不告訴你開卷其實是書上找不到的,讓你們空歡喜一場。”
對此,老師們也表示理解。“對於曠課,我們自然希望學生能上好每一節課,但是有時候家裡有事,或者和社團活動撞車,他們可能要糾結一下。”而在錦囊裡,師兄師姐們的建議也確實不是就曠課出謀劃策,而更多是一種思考上的博弈——也就是說,幫助后輩們去分析,哪些情況可以曠課,而哪些曠課是沒有必要的﹔而戀愛寶典也差不多,多是在講學習和戀愛之間如何保持平衡。這些讓學弟學妹們一開始感到尷尬的“妙計”,慢慢地博得了他們的喜愛——這是一種大學的智慧。
最動人畢業歌 唱到同學淚崩
站在畢業的路口,畢業生內心有不安、不舍,也有遺憾和憧憬,這復雜的心緒似乎很難用三言兩語能夠表達,然而,或許一支歌曲可以——近日,化學工程學院學生鐘哲譜寫了一曲被該校學生稱為“今夏揚工最動人的畢業歌”——《青春之旅》,歌曲錄制並在微信上推出后,迅速引起了畢業生的共鳴與回應,同時又被它感動到淚水決堤。
“雙鏡湖畔風光無限好心情/圖書館蕩漾在波心粼粼/多年后想起該是怎樣場景/是否終還有未別離……有清風朗日穿過二分橋底/如水墨畫那垂柳拂長堤/白的裙擺白的衣袂隨風起/最好的時光還未醒……”
《青春之旅》歌詞裡的校園場景和畢業心情,幾乎是屬於每一個畢業生的。那種深深淺淺的青春情感,透過旋律像流水一樣流淌在每一個聽眾的心裡,得到學生們格外的共鳴與回應。在微信后台更有無數的畢業生留言稱,每聽一遍《青春之旅》大學生活就在眼前再現一次,聽著聽著眼淚就掉下來了﹔更有畢業生表示,要將這首歌設為手機鈴聲,以后想念學校和同學時就會聽聽這首歌。
鐘哲說,“畢業了,睡在上鋪的兄弟、一起拼搏過的籃球場、五隻神獸、還有隔壁班的她,以后可能都沒法見到了。寫這首歌,就是想分享一下我們的青春故事,能夠有表達這種心情的歌曲可以唱。”
最勵志課堂 沒講過課卻成為好老師
“Hello,Congratulations on your graduation. ”在建筑工程學院1304工程造價的班級上,“網紅保安”華祝於在給畢業生們上離校前的最后一次課。“我今年47歲了,很多人覺得很好奇,為什麼一個保安為啥要費力學英語?學校現在招了留學生,有時候他們也會問我們一些問題,學習當然是為了更好的工作。”
“學校並沒有要求我們以軍姿站崗,但我覺得我們是學校的形象,外面的人進入學校首先看到的就是我們,所以,在站崗時腰帶要系正,衣服不能有褶皺,不能有多余動作。“記者了解,華叔叔經常一站就是2個小時,當無車輛進出時,一動不動,當有車輛時,以標准的手勢指揮交通,堪比交警。“大家即將離開校園,在以后的工作中也需如站崗一樣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做一份工作就應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站文明崗,愛崗敬業,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
“盡管叔叔的普通話不是太標准,在講台上時有緊張,但是他讓我明白什麼是堅持。”建筑工程學院1304造價王同學說,“上次我回學校的時候遠遠的看見華叔叔認真站崗,很辛苦。而且他這麼大年紀了都在堅持學習英語,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徐華供稿)
上一頁 |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