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這裡,我覺得對很多同學給一個建議,如果你覺得現在知識體系還不是太完善,你做真題不需要按照年份去做,按照知識體系去做,按照章節來做,因為這個可以一覽眾山小,我可以把我最近15年關於這方面的真題全放在這裡,那我就知道他考過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哪些是我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我不太了解的。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很多網友對楊老師提出很多問題,其中一位網友說他今年要考數學三,可是他才開始復習不久,他想問您能來得及嗎?高數、概率、線代,哪個更重要,這種情況每天復習多久才合適?
楊超:對於這樣的考生首先第一點希望心態放好,你不能再著急,你隻能放平自己的心態。你不能說這三門課哪門課最重要,從考試分值來講,當然高等數學最重要。剩下那兩門課的比例是這樣的,可能對這個具體同學來講,他自身又有不一樣的感覺,比如你真覺得,比如我覺得概率統計會比較喜歡,或者現代奧數比較喜歡,這樣的同學對自己要求不是太高,比如我就對我喜歡的那門課多花點時間,結合真題去,具體章節,結合具體知識點去突破,甚至可以很功利去復習,就是根據剛才我講的那種考分的特點。比如一看就知道,比如應用函數微分學,考數三同學來講,這個內容最近五年,2013年考了18分,2012年考了26分,2011年考了19分,2010年考了36分,這個分值是比較大的,比如我花兩個星期,先去復習這部分內容,然后你可以把很多內容省掉。比如這部分內容我先復習好了,比如我接下來再選一部分內容,比如函數直線連續,數三同學來講,一般平均至少應該考到15分左右,比如說再花一部分時間把這個內容復習好。這樣慢慢總覺得你去加這個分數,可能心態慢慢調好了,至少我已經復習80來分了,這80來分我是可以控制住的,考到我的時候我可以考到60來分,這樣心會比較靜下來,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復習后面的,而不是一天到晚和別的同學盲目對比。
主持人:其實就是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心態更重要一些,復習的成果怎麼樣,心態很重要。您經歷了這麼多次的考研輔導,我想說有沒有在心態上對於有一些心態特別不好的同學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或者讓他們怎麼樣能夠增強對數學學習,對考研數學的信心?
楊超:提到心態問題,其實所有的考生,哪怕他最后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成績的考生,他在這段時間,就是從今天到考研之前就會經歷一個心理波動期,這個心理波動期就是,最近很多同學跟我交流這樣的問題,我之前學會的,我已經掌握了的東西、知識點,我現在再去復習的時候,突然覺得不會了。學習過程中的短路現象。這種現象很正常,應該說每個考生都會經歷一個這樣的過程,因為畢竟考研壓力大,而且你復習的課程比較多,時間可能分配的不太合理,這個時候需要花點時間重新調整一下自己,其實這是一個短暫的。一般來講,兩個星期可以把自己調整回來的。你做到這個時候就不要再去做很多自己不會做的題,就把以前的筆記好好重新再看看,去做那些會做的題,會做的題哪怕覺得以前會了,現在忘記了,這又是一個自己提高的過程,結合課本,自己的筆記,和旁邊同學交流一下,這個過程提升好以后,又是一個提升自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