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華 攝
小小文具,存在著巨大的浪費現象。每到開學季,由於家長和學生不加節制地購買新文具,已經造成大量的文具浪費。許多家長完全滿足孩子購買新文具的原因,是希望孩子新學年有個新氣象,加倍用功學習。教育專家則認為,家長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美德,讓孩子學會珍惜和感恩,這是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真正饋贈。
記者調查
新學期買新文具 舊的被丟棄
開學日期臨近,中小學生們開始提前選購新文具。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家超市和書市,發現學習文具成了銷售的主角,設計精美的鉛筆、卡通圖案的橡皮、筆袋、書皮、各種筆記本和作業本等,琳琅滿目。文海書市的一位店主告訴記者,近來文具非常暢銷,銷量是平時的5倍多。
而對於上學期用過的舊文具,雖然有的仍然完好,但不少學生還是選擇棄之不用購買新的,記者在一廢品回收站看到,很多嶄新的作業本,才隻用了幾頁就被當廢紙賣掉了,非常可惜。
家長聲音
就一個孩兒
文具還是買得起
開學前,所有文具都要換新的,舊的放到一邊或扔掉,這真的有必要嗎?就此,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家長。這些家長普遍認為,浪費文具的確不好,不過家裡就一個小孩,買文具也是學習需要,新學期新氣象,一次花上幾百元錢買新文具沒什麼,這點兒錢還拿得出。
不過,也有家長認為,購買新文具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需要,有時候,孩子看別人有什麼就要什麼,如果家長完全滿足,不僅是一種浪費,還會助長孩子的攀比之心。
教師說法
校園裡文具浪費現象
挺普遍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校園裡文具浪費的現象很普遍,比如橡皮,隻用了一小塊就隨手丟了﹔剛買了新筆,舊的就扔了﹔作文本隻寫了幾頁就重新換一個……記者就此詢問了幾位學生,他們對此表示,絲毫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妥。
老師介紹說:“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開學什麼都換新的,上學期期末沒用完的本和舊文具大部分都扔了。很多學生的本不是書寫用完的,而是隨意撕本、亂寫亂畫。特別是小學生,管理不好自己的文具,常常把鉛筆、橡皮、尺子等小文具弄丟了,而且,丟了之后並不知道找。於是,每個班級老師的手裡都攢了一堆文具沒人要,而學生們卻不停地回家讓家長再買。”對此,老師們也很無奈,通常攢一段時間就把這些撿到的文具分發給班級的孩子。
提醒家長
不差錢也不能少了節約意識
有的家長不明白為什麼孩子那麼容易丟東西,據老師介紹,主要是因為孩子不懂得珍惜,因為舊的丟了還可以買新的。因此,盡管家長不差錢,也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幫孩子建立起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學會珍惜和感恩。
對於學生浪費文具的問題,有的老師動了腦筋,讓每個學生都給文具貼上小標簽,這樣丟了也能及時找回繼續用,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同時,教師呼吁家長合理引導孩子的消費觀念,不能因為文具不貴就隨意浪費,要和孩子一起養成節約、朴素的生活態度,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公益,將不用的舊文具捐獻出去。
“節約文具 從我做起”倡議書
家長和同學們:
我們生活的時代,正面臨資源缺乏、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為了我們的生存環境、為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節約、環保已迫在眉睫。現在,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會用到很多文具,作業本、草稿紙、筆、橡皮等等。可是,浪費紙張、亂丟文具的現象在校園隨處可見。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節約文具。
你統計過嗎?你每天要用多少張紙?你一星期要用多少張紙?你一個月乃至一年要用多少張紙?結果是驚人的。而紙又從何而來?紙是由樹“變”來的。
多用一張紙能花多少錢?難免有人會這樣嘀咕。其實,節約就等於創造財富。據介紹,目前,我國每生產一噸紙就要耗費7棵大樹、100立方米的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張紙,全國就要浪費大量的資源。
讓我們從今天起,節約每一張紙,不要亂扔亂畫,用過的紙反面可以作草稿紙﹔愛惜書本,不亂撕書本﹔愛惜書包、筆、橡皮等其他小文具,讓全體同學懂得勤儉節約要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如果你有什麼節約的好點子,可以和同學、老師、家長一起分享,帶動身邊的人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爭做勤儉節約的青少年。
大連市實驗小學 大連市實驗中學
2013年8月27日
(來源:大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