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約有1.8萬學生“叛逃”學校,選擇“在家上學”,多數家庭主要由母親負責孩子的在家學習。昨天,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分析我國“在家上學”的發展現狀。調查顯示,在家上學的孩子主要處於小學階段,大多數家庭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過半家庭月收入1萬元以下。(8月25日《北京晨報》)
在家上學是時髦行為。先前,美國就有一場“家庭教育運動”。而在國內,鄭淵潔之於兒子鄭亞旗進行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同樣証明了“在家上學”能夠培養得出優秀的社會人才。而且,當家庭的教育理念先進於學校教育和管理的理念,家庭教育就可能會比學校教育更受歡迎。而教育家也提出“讓學校去適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適應學校”的理念。可是,1.8萬叛逃了學校教育的家庭,未必就能獲得叛逃后的成功。
一者,“義務教育”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在家上學可能會有違法之嫌。前段時間,郭德綱宣布自己的兒子退學專業學相聲的消息之后,許多人認為郭德綱這是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對於這樣的問題,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一方面,家長有義務送孩子去學校讀書,另外一方面,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可能有著比完成“義務教育”這個責任和義務更為長遠的打算。但現實就是,如果不送孩子去學校,就會受到法律和公眾的苛責。
二者,家庭教育,注定擺脫不了違法違規辦學的命運。在家上學,無論是父母直接教還是以“拼”的形式將資源整合成一個類似於私塾性的學堂,對於教育部門而言,都可能是違法辦法。對於辦學,各地教育部門有著詳細的規定,要有多少名專職教師,要有多少注冊金,要有專職的財務人員,要有學校管理制度,要有安全消防設施……家庭教育顯然並不具備這些東西。
三者,社會環境如此,再封閉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整個社會對於教育存在一些誤區,誰都可能無法逃脫。無論教材、教輔,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都是在一定的模式下建立起來的。要讓下一代完全具有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孩子不可能規避社會化,社會問題隻要存在,教育就會受到社會的影響。
四者,這是一種高成本的付出。在家上學,教育資源並不會以最高的效率進行整合,每一個家庭,都可能會針對一個孩子付出巨大的教育支出,包括人力支出、物力支出和財力支出。而這些支出,未必就能與教育孩子的效果成正比。甚至可能得不償失,尤其是“過半家庭月收入1萬元以下”進行的家庭教育,未必就是一個明智的結果,相反還顯得很是意氣用事。
在家上學,故然從屬於“大教育”的范疇,是對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但是,當下的家庭教育並沒有完全成熟成形,此語境之下,現在貿然進行的家庭教育很可能會成為一次冒險。而孩子,無疑就成為了實驗品。
作者: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濟北中學(開元大街31號)政治組 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