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不留作業,其實不難--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沈陽鐵路五小探索“愉快教育”,將減負進行到底 

28年不留作業,其實不難

本報記者  辛  陽

2013年03月26日06: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圖①:鐵路五小古箏社團的孩子們正在演奏《高山流水》。
  圖②:科學課上,孩子們正在探索水的秘密。
  本報記者 辛 陽攝

  教改有多難?多年來的步履維艱,已然驗証體制痼疾與刻板思維的難撼。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以“八大難”概括教改重壓:從入園難到擇校熱,從學生減負到高考改革,從職業教育到創新人才,從師德建設到教育投入。改革面對的是種種陳規和慣性。

  行亦難,難亦行。面對教改堅冰,總有一些先行者敢於打破常規,以大膽實踐,探索另一種可能。或許,他們的教改個案暫時不能廣而推之,但至少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整體進步,提供了更多選項。本版今起推出“透視教改個案”欄目,首篇帶你走進28年不留家庭作業的沈陽鐵路第五小學,探尋將減負進行到底的奧秘。

  ——編  者  

         

  秘訣

  向“40分鐘”要效率,知識全部課堂消化,不留待課后“加班”

  在沈陽,鐵路五小屬於一流,名氣不小。對於該校學生來說,“家庭作業”這個讓很多孩子頭疼的字眼,儼然是個陌生詞。

  這樣的幸福始自1984年。時任校長的張秀金組織全體教師分析發現,學生們的家庭作業中,許多是重復勞動,枯燥且無意義。於是,學校決定拿出三年級的一個班做試驗——不留家庭作業,向課堂要效率。到了期末,成績証明了張秀金思路的正確:在沈陽市40余所小學的統一考試中,這個班的及格率、優秀率均名列第一。

  第二年,這種做法普及到全校,至今已堅持28年。

  1990年,沈陽鐵路五小被國家教委確定為7所首批“愉快教育”試點校之一。當年,該校喊出了一句口號:“學就學個扎扎實實,玩就玩個痛痛快快”。與口號相匹配的是“三清”制度——節節清,天天清,段段清,即教師要保証學生每堂課、每一天、每一階段的知識在課堂上全部消化吸收,不能留待課后“加班”。

  在鐵路五小,“自主、高效”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詞。寶貴的40分鐘時間,也成為不留作業的有力支撐和奧秘之源。

  日前,記者走進鐵路五小的一間教室,裡面正在上數學課。與眾不同的是,老師請一位男同學到黑板上做演示,其他同學負責提問,該同學進行解答,氣氛十分活躍。

  “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程度,從過去重結果、重記憶的傳統模式,變成了重思維、重過程的學習形式。”校長於瑩認為,小學是培養學生自助挖掘、吸收知識的重要時期。

  “我們要求老師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的知識點,”於瑩說,“對於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我們幾乎都不講。”

  童年就應該培養興趣、盡情玩耍,“我們只是在捍衛他們的權利。”於瑩說,很多家長想把孩子送來鐵路五小,“一到開學我總得關手機。”

  變化

  作業改為“興趣版”,在玩中長見識,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

  其實,鐵路五小並非一點作業也沒有,隻不過這些作業不是狹義的抄寫、計算,而是趣味閱讀、社團活動等。課余時間的空閑,給了孩子更廣闊的成長空間,而學校也會加以引導。

  老師會推薦經典圖書讓孩子們閱讀。每個學期,學生們都會領到一個讀書筆記本,裡面有10余本老師和家長共同列出的書目,多為童話故事和科普圖畫,而自己要做的是如實記錄下讀書過程——感興趣的知識、看書時的想法,讀完后寫下對這本書的評價,寫上日期,交給老師。

  此外,老師還會讓學生們每天做“新聞播報”。通過讀新聞、看新聞,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打開他們的思維空間。“社會是個大課堂,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要讓他們去積累和豐富閱歷。”於瑩說。

  三年級學生張靜雯告訴記者,她現在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到晚9點半睡覺,一天15個小時裡,隻有1/3在學習,其他時間都是在“玩”——彈古箏,看新聞聯播,排練英文歌舞劇。她的同學們“玩”得更豐富——讀童話,看財經頻道,自己制作機器人,玩輪滑……

  “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是減負的目的,也是“愉快教育”的辦學目標。鐵路五小對學生其實有著“高要求高標准”:“能上網學習,能英語交際,能動手實踐,能歌舞弈棋,能運動健身”。為此,學校開發了興趣培養課程、社團活動課程及課題研究課程三大類校本課程,包括科技制作、泥塑、乒乓球、花式籃球、豎笛、圍棋等,佔到全部課時的15%左右。授課老師中,有不少來自沈陽當地的大專院校及專業歌舞團體,還有退役的優秀運動員。

  “鐵路五小的學生很活潑、懂禮貌,語言表達能力強。”有人如此評價。28年來,該校已有上千名學生獲得國際、國內各類大賽的好名次。

  壓力

  成績驗証減負效果,移植難在教學模式,家長觀念成阻礙

  孩子們的生活“看上去很美”,然而,這樣會不會耽誤升學?

  鐵路五小用實際成績打消了人們的疑慮。據了解,雖然沈陽實行小升初劃片區招生,不進行考試,但不少中學還是會偷偷挖掘好苗子,而鐵路五小的孩子們往往是各中學爭搶的對象。

  效果顯著,為何其他學校不效仿?

  “他們學不來,不在師資,而在於教學模式不同。”畢竟,這樣的教學模式對老師要求較高,學生減掉的負擔,可以說都扛在了老師的肩上。據了解,從改革伊始,鐵路五小所有科目都要求教師先個人備課,再集體備課,集中突破重難點﹔每個教師都要先給校領導和其他教師講課,集體評議合格后方可進課堂﹔當堂測驗教學成果,“90%以上的學生都學會了”才算達標。

  另一方面,質疑之聲依然存在。從邁出第一步起,鐵路五小就面臨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同行的不理解、一些老教師的抵制,甚至有家長找上門來要給孩子轉學……如今,近30年過去了,一批批鐵路五小的畢業生們不斷用優異的成績証明著“不留作業”的積極效果。然而,質疑之聲一直沒有完全平息。

  最大的阻礙來自家長觀念的差異。據介紹,鐵路五小目前有兩個校區,長白校區的學生家長大多知識程度較高,對學校的素質教育理念比較認同﹔而在市中心校區,家長們大多更注重孩子的成績,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孩子放學后還要補課。這雖然違背學校的教學理念,但老師們對此無可奈何,也表示能夠理解。

  現在,鐵路五小也開始給六年級的學生留家庭作業。盡管隻有半小時的題量,但這仍然讓於瑩“耿耿於懷”。“所有初中都是題海戰術,作業很多,對於從鐵路五小走出去的孩子來說,剛上初中會有一些不習慣。”於瑩相信孩子們的能力,但目前教育的整體環境,依然讓她不得不有所妥協。但她表示會堅持“愉快教育”的理念與傳統,“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制圖:張芳曼

(責任編輯:崔東、熊旭)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