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被稱為史上最嚴“減負令”的北京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措施開始正式實施。這項措施是今年新學期開始北京市教委提出的,包括在義務教育階段嚴格執行國家和北京市課程計劃、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嚴格控制作業量、嚴格規范考試和評價工作、嚴格禁止違規補課、嚴格教輔用書管理、嚴格各類競賽管理、嚴格落實工作要求八大方面。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學生升學壓力增大,平時課業負擔增加,在教育部門的文件中出現了“減負”這個詞。上至國家層面,下至各地各校,各種“減負令”不定期出現,但往往都是剛出台時管一會兒用,很快就會反彈,然后再發新的“減負令”。
當然,北京這次的“減負令”與以往的比起來,更為具體,更易操作,並要求各區縣制定工作細則,完善監督和檢查辦法。北京各個區縣也都根據規定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此次“減負令”出台后,學生放學早了、作業少了。
不過,家長對此次大張旗鼓的“減負”,並不抱太大的希望。在校時間短了,學生上課外輔導班的時間沒有減少﹔學校作業少了,可是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壓力並沒有減小。
分析一下北京市及各地中小學生的負擔從何而來,就能理解家長對“減負令”漠然的原因。
學生的壓力一方面來自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來自升學的壓力,尤其對小學生而言,壓力源於混亂的“小升初”。
目前,“小升初”在全國各大城市,越來越變成“人生大考”,受重視程度不亞於中考及高考。學生和家長面臨巨大的壓力,讓本該快樂求學的小學生,過早地進入了賽道,並且這種競爭越來越提前,考試科目難度越來越大。在“小升初”畸形競爭中,奧數和各類英語考試成為重要“武器”。
在全國各地“小升初”亂戰中,北京是重災區。與上海、成都、南京、廣州等大城市“小升初”競爭主要是進入民辦中學不同,北京市小學生的競爭主要是公辦名校。北京“小升初”渠道五花八門,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統計,全市各區總計有15種升學方式,除就近入學電腦派位以外,主要可以分為“拼爹”、“拼孩子”兩大類。“拼爹”包含共建生、條子生、以學區房和擇校費擇校﹔“拼孩子”包含佔坑、推優、特長等方式。
混亂復雜的“小升初”政策讓各種校外培訓和奧數競賽在北京極為火熱。其中,通過各種以奧數、英語為主的培訓班、佔坑班,以獲得進入熱門中學的機會,是“小升初”拼孩子中最為普遍的渠道,其中奧數已經成了小學升中學的一塊含金量最高的敲門磚。大量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在培訓機構上奧數班,參加各種競賽,到了五六年級,很多小學生頻繁參加熱門學校的各種考試,以期被名牌學校提前看中“點招”。這些考試大多也是以奧數、英語為主,有的考試是公開進行,但大多數則較為隱蔽,有的是以假期培訓形式,有的是以夏令營形式。
可以說,“小升初”政策和渠道的混亂,與花樣繁多的培訓班彼此呼應相互推動,讓北京的“小升初”愈發顛狂。奧數與“小升初”緊密挂鉤,題目越來越難,知識點越來越深,學習進度越來越超前,有些知識已經涉及高中的內容。
當然,對於“小升初”招生現象和“奧數熱”,教育主管部門沒有聽之任之。去年8月,北京“重拳”整治奧數,市政府宣布四項措施,禁止奧數成績與升學挂鉤。但是,就像以前幾次叫停奧數班一樣,北京這次只是巨大“雷聲”之后的短暫“雨點”,一些培訓學校發出通知,表示暫停授課,不過都很快就恢復了。先前簽訂了協議書,鄭重向社會承諾不直接或變相採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的幾所名牌學校,也自食其言,目前早已通過考試確定了“點招”的學生。
政策的反反復復,讓家長不得不對各種措施、禁令產生質疑。一些家長在分析了奧數在北京近20年的歷程后,得出結論:打壓一回反彈會更劇烈。他們這樣形容奧數的起起落落:就像個球,打下去再彈起來,而且彈得更高。尤其在看到許多學校仍把奧數成績作為選拔小學生的重要參考,一些學生也因奧數成績突出而進入一些名校的實驗班、競賽班后,家長更是對“禁奧令”產生質疑。很多家長堅信,在以選拔為核心的價值主導下,“小升初”格局不變,學生的壓力不會減少。
如今,新一輪“減負令”的實行,只是向前推進了一小步,而實質性的還在於真正解決升學的壓力,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本不該出現選拔性競爭的“小升初”問題。
隨著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已經不是主要矛盾,家長看到的是學校和學校之間越來越大的差距。面對現實,承認現實,是政府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治標不治本,不僅不起作用,讓問題長久擱置,還會讓政府形象大打折扣。其實,一些地方採取的嚴格就近入學、名校名額下放、公開搖號等做法和效果已經顯現,不妨制定時間表,向前邁進。(記者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