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楊瀾,既是一名資深傳媒人,也是一雙兒女的母親,她的智慧和練達,不僅體現在成功的事業上,更反映在對子女的養育上。近日,在“第五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從孩子愛上網怎麼辦到健康和奧數哪個更重要,楊瀾跟大家分享了她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諸多感悟,她的體會是:人格培養、身心發育、智商情商逆商(抗挫力)一個都不能少。做父母並非易事,身教比言傳更有說服力,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作為一名職業女性,楊瀾也曾困惑於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每次我收拾行李准備出差時,就覺得做了一件特別對不起孩子的事。”楊瀾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楊瀾覺得不能在負疚中過一輩子。
“我覺得對一個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親和父親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們如此地充實,見到這麼大的世界,帶回來這麼有趣的故事,而且他們能夠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一些指導。”在楊瀾的教子經中,這也成了最重要的一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做人的,這不僅僅是指道德層面,也包括父母在怎樣度過他們的人生。
楊瀾詢問了很多在職業上很有成就的媽媽,發現她們中很多人的孩子都成長得很好,這給了她信心和答案。“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需要跟他最親近的人進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楊瀾認為,當孩子的思辨能力開始產生時,他更需要一個有實力的伙伴,而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僅僅滿足於常常“賴”在他們身邊,卻不能給他們思想的養料,孩子們會感到不滿意。
楊瀾是在與兒子的相處中逐漸悟出這個道理的。楊瀾的兒子已經16歲了,開始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看到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時,也有自己的批判思想,這時候,他非常渴望一個同樣有獨立精神和批判思想的母親跟他對話,“如果只是一天到晚圍著他問‘你到底要吃紅燒肉還是燒帶魚呢’肯定不行。”
所以,楊瀾的觀點是,無論是常年在外忙碌的父親,還是能夠多花時間陪孩子的母親,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你是一個充分享受人生的人,尤其是作為一名母親,首先應該過非常充實和快樂的生活,讓孩子們知道:這樣的人生是可以做到的。在生活中,夫妻吵架在所難免,如何減少這種爭吵對孩子的傷害?有一次,楊瀾跟先生發生了非常激烈的沖突,把孩子嚇著了。情緒稍微穩定后,楊瀾和先生都意識到剛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他們來到孩子的房間,單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視的角度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剛才做了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我們在你面前那樣爭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語言,我們想跟你說,大人有的時候也會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剛才我們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們倆真誠地向你道歉。請你原諒我們。第一,爸爸媽媽彼此之間還是相愛的﹔第二,我們不想讓你受到任何的驚嚇和傷害。”
楊瀾回憶說,當時孩子接受了他們倆的道歉。楊瀾也由此提醒為人父母者,要盡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
現在,社會上存在著一些焦慮的媽媽,有的甚至會對孩子歇斯底裡地咆哮。楊瀾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示范”。楊瀾說,這樣的母親讓自己非常負面的東西完全不加節制地宣泄出來,雖然可能會在當時把孩子暫時壓制下去,但孩子將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對朋友、同事,還是對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會陷入一種潛意識的習慣當中。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遺傳”。
楊瀾特別強調母親的情緒管理能力,因為母親通常和孩子相處時間更長,她的情緒就像空氣一樣在孩子身邊甚至體內!她的緊張、焦慮、暴躁,都最先傷到孩子。“要培養有幸福力的孩子,做母親的自己先要有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