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即時新聞
提高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有效性的三個“抓手”
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如何解決“三高三難”
異地辦學按下“暫停鍵”,高等教育應如何更好布局
“疏堵結合”,科學治理高校異地辦學
研究生院應以支撐國家戰略為發展重點
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中高職一體化建設
素質教育如何突破“兩難糾結”
大學生綠色低碳發展教育亟待加強
為職教發展注入新動能:找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密碼”
首個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篩查系統面世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讓院士稱號進一步回歸榮譽性、學術性
2022-09-09
呵護嬰幼兒健康成長(民生觀)
2022-09-05
期待校園賽事越辦越好(體壇觀瀾)
2022-08-18
促進校外體育培訓良性發展(人民時評)
2022-08-18
在孩子心中埋下體育運動的種子
2022-08-16
讓青年科研人員“輕裝上陣”
2022-08-16
校企合作要走深 政策供給不能少
2022-08-16
以“雙減”撬動更好教育生態
2022-08-12
在田間地頭講好“大思政課”
2022-08-12
錄取通知書:讓“准大學生”領略初見之美
2022-08-11
以“雙減”撬動更好教育生態(縱橫)
2022-08-10
為青年科研人員開“機會之源”節“時間之流”
2022-08-10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
2022-08-08
聚焦國家需要釋放高校科研潛力(人民時評)
2022-08-08
幫畢業生走穩走好就業路(民生觀)
2022-08-04
辦好“社會大課堂”真實踐尋真知
2022-07-27
暑假,不妨吸引兒童重回社區
2022-07-26
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觀
2022-07-25
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中國道路中國夢)
2022-07-25
自主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新論)
2022-07-25
穩中小微企業 促更充分就業(民生觀)
2022-07-15
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評論·加快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⑤)
2022-07-15
持續幫扶,共促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人民時評)
2022-07-14
民法典呵護兒童健康成長(新論)
2022-07-13
追求卓越,邁向世界一流大學
2022-07-11
社會發展需要有志拼搏的年輕人
2022-07-06
新華時評:落實落細舉措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2022-07-04
評論:“體育課不被佔”已入法 學生的鍛煉權需保障
2022-07-04
畢業典禮也是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
2022-06-30
新華時評:安全教育要抓實抓細
2022-06-24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張志軍
姜治瑩
王樹國
林忠欽
尤 政
駱清銘
王 博
向波濤
陳志敏
孫 雷
楊曉慧
郭 健
史元春
張炳輝
時建中
清華 復旦 東大 同濟 電子科大
南大 西交大 大工 中南大 重大
華理 武大 北郵 首師大 首經貿
上海交大 西北農大 湖大 中財大
哈工大 北航 中科大 華科 中大
教育銳評
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中高職一體化建設
素質教育如何突破“兩難糾結”
大學生綠色低碳發展教育亟待加強
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培養能力 為全面依法…
立法創新助力實現“幼有善育”
深化體育教育改革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
大力推進職教育人方式變革
加強黨建組織高質量科研
補齊公共圖書館發展短板
本網原創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不再為跨境遠程文…
教育部:所有競賽結果均不得作為中小學…
教育部明確直播類在線教學平台安全標准
2023年高考全國統考6月7日起舉行…
北航知行學院:研讀黨史經典文獻 汲取…
“天算星座”首顆主星北郵一號成功發射
清華大學等4所高校自研衛星載荷成功發射
北京工商大學數字未來中心揭牌成立
教育部頒布《信息技術產品國家通用語言…
創新不忘本 傾心國潮面點的少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