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从清华钱学森班到深圳零一学院——

开启数智时代“创生教育”(科教视界)

郑泉水
2025年05月28日08: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深圳零一学院师生交流场景。

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颠覆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深刻重塑了教育范式、生活方式,并重构了社会结构。如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再次标志着人类站在划时代的关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智时代。

数智时代的到来使AI技术迅速取代许多低阶思维能力场景,教育亟须转向个性化,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尤其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个转变的基础,是许多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思维的转变。有两种途径可以帮助思维转变:其一,明白并相信必须改变的规律,包括底层逻辑和改变途径;其二,看到甚至体验到震撼的事实。迎接这个大转折,最有意义的是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创新的本质和人才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更好的成长,尤其是思维的成长。人类思维的成长受到基因、外因和内因的共同影响,内因涉及自我意志、内在驱动力、情绪调节等多种心理机制。

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更强调基因和外因的重要性。然而,在数智时代,内因应被置于首位,超越外因和基因。这一转变凸显了个人内在动力在成长中的核心地位。

创新的本质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社会创造出价值。

对创新思维成长而言,内因的关键性高于外因和基因,根本原因在于创新本身的挑战性、长期性以及意义感:首先,创新的挑战性要求个体具备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其次,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经历多次试验、失败与调整才能取得突破。最后,创新的意义感来源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创新有大有小,人人天生具有好奇心,故人人皆可创新。

人才的本质不是天赋,而是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真正的人才不在于智商多高、多会学习,而是那些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人。创新人才尤其需要具备开放性、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不断试错和失败中学习的智慧和领导力。

从教育、创新和人才本质出发的数智时代教育,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2009年创建的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简称“清华钱班”)和2021年创建的深圳零一学院,开启了一种数智时代全新教育范式——“创生教育”(Innovation-Motivated Education,IME),它指的是“以创新为内生动力,牵引人成长的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恢复高考、开放留学以及20世纪90年代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培养了大批知识型人才。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我亲历了中国教育变革。40多年来,我跨越工程、数学、力学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多个领域,创立了清华钱班、南昌大学本硕实验班和深圳零一学院。其中的实践让我深入思考教育规律与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体会到教育变革的艰难与复杂,同时也坚定了我推动创新教育的信念。我期待更多人加入其中,实现教育创新的愿景。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

(责编:李依环、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