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西部,在广阔天地书写火热青春
——东部高校积极引导切实服务毕业生建功西部

“西部是一片广阔天地!那里需要我们踊跃投身,也为我们提供了成就事业、发挥价值的人生舞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2025届毕业生李硕阳近日签约新疆有色金属集团,西部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火热的建设氛围令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和李硕阳一样,越来越多东部高校毕业生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个就业季,众多东部高校积极引导切实服务毕业生建功西部,“俊才西部栖”渐成风尚。
西部就业人数持续上升
近年来,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推动下发展迅速,就业市场逐步拓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届硕士毕业生陈爽选择签约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公司,从事航空装备研发。他坦言:“虽然也有其他就业选择,但‘回家乡’的情怀让我义无反顾。这些年来,贵州方方面面的发展让我倍感自豪!现在到了能回馈家乡的时候,个人力量虽有限,但我愿为家乡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光和热。”
该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杨杰告诉记者,学校目前已有400余名2025届毕业生与西部国防单位、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签约,硕博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前往西部就业比例逐年攀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新风向业已形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到西部就业”已成为不少大学生的人生选择:同济大学近年来每年有超过300名毕业生奔赴西部,累计向新疆、西藏等12个省区市输送毕业生逾2000人;中国政法大学自2019年以来共有1559名毕业生扎根西部,本科生468人、研究生1091人;西南政法大学近三年有超六成毕业生到西部基层治理一线,实现“输送一人、扎根一方、带动一片”的育人效果……
加强引导、搭建桥梁,学校托举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那些关注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关注自身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的毕业生赴西部就业的意愿更为强烈。因此,学校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尤为重要。”采访中,有专家表示。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安朔介绍,学校通过就业指导公益课、西部就业创业校友分享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将个人职业目标融入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树立扎根西部基层、不惧艰苦奋斗的远大职业理想。
杨杰告诉记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校友资源优势,秉承并发扬“航空报国、贡献国防”的办学传统,将三航(航空、航天、民航)特色择业观融入就业育人各环节。通过课程教学、生涯发展咨询、专题讲座、职业素质训练营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中;常态化开展“凤回巢校友说”“军工大讲堂”“我在基层创事业”“毕业生职场说”等就业育人主题教育,邀请西部地区校友、基层优秀代表分享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到西部建功立业的热情。同时,同步推进“西部计划”品牌建设,通过选调生政策宣讲、公务员招考指导、西部计划出征仪式等特色活动,激励毕业生投身西部基层建功立业。
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下,和陈爽一样,很多来自西部的毕业生产生了回乡就业的强烈意愿。为了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探索信息化赋能就业工作新路径,打造供需智能匹配、信息精准推送的“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匹配,促进“智慧就业”。得益于此,一批毕业生在家乡找到了“梦想起航处”,顺利回生源地就业。
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中的全新阶段。怎样帮助毕业生尽快度过“磨合期”,在西部安下心、扎下根?
“要努力消除学生对西部的陌生感、隔阂感甚至畏惧感。”安朔观察到,一些学生对西部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抱有一种“去了就是吃苦,谈不上个人成长”的心态。“实际上,在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政策作用下,西部早已摆脱贫困,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民生条件均显著改善,充满欣欣向荣的发展活力。高校就业指导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介工作,生动展现西部发展的战略机遇。”
为弥合学生对西部的认知与体验断层,中国政法大学自2021年以来积极推进暑期基层实习实践,先后组织学生赴云南、宁夏、内蒙古等地,实地了解当地的发展条件和民生诉求、亲身体验西部基层工作场景,让学生看到一个真实的西部,避免“信息滤镜”导致的认知偏差,同时,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坚定意志。
“学校加大西部地区‘访企拓岗’力度,开展西部基层就业招录政策宣讲会,联合西部省份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举办‘启航法大’毕业生基层就业训练营,开展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欢送会……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提升同学们的西部基层就业能力,帮助赴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尽早了解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实现角色转换。对那些赴西部就业的学子,学校也提供持续性支持,如每年对赴西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开展奖励表彰专项行动,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并给予现金奖励等措施,提升学生赴西部基层工作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安朔一一历数。
期待西部就业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
为更好地服务毕业生赴西部就业,东部高校、政府部门正加紧完善配套政策,致力于形成从校园到基层、从选拔到服务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同学们应该看到,党和国家一直在为青年投身西部创造良好条件、予以政策倾斜。比如,对在西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会保险和岗位‘双补贴’;对履行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持续实施西部计划志愿、‘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四大基层项目,为有志于投身西部基层建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平台。”安朔表示。
杨杰告诉记者,学校将以“招生—就业”联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毕业生西部就业。如科学合理设置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加大西部地区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该地区考生报考南航,深化“从西部来、到西部去”双向联动机制,为输送毕业生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学校还将持续发挥国防特色学科优势,深化与西部重点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优化‘招生—培养—就业’协同机制,为西部地点输送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
天津市教育两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建议,可将“西部历练”纳入高校教育必修环节,要求毕业生至少拥有半年基层实践经历,并在公务员招录、职称评定中对西部服务经历予以优先考虑,形成制度性激励。他还强调了“扶志”的重要性:通过教育让更多西部孩子走出家乡学习深造,再回乡建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记者 杨 飒 通讯员 杨悦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