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同济大学:着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大国良师”队伍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方守恩
2024年06月19日10:1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与价值内核,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涵养和造就大国良师、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营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在教师思想引领、师德师风建设、能力素质提升、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培育更多引领、启迪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大先生”,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大国良师”队伍,为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提供坚强人力资源支撑。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打造信仰坚定之师。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涵养大国良师的理想信念,引导教师筑牢信仰根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的人生追求。学校党委研究制定《同济大学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方案》,组织全校教师全面领会教育家精神内涵实质。同时,学校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师思想塑造的重要抓手,深挖上海在红色教育、数智赋能、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思政资源,拓展20条“知行共济”市内实践研学路线;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海归教师、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师、党外知识分子等赴革命老区接受党史国情教育;设立暑期“师生同行”项目,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推广等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学校“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传统,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育。近年来,学校通过选拔骨干教师前往边远地区、革命老区挂职锻炼,组织教师团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雄安新区、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攻坚,引导教师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紧密结合,把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教育强国的“大我”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

二是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德高尚之师。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涵养大国良师的道德情操,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学校党委准确把握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的深刻内涵,持续健全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组织制定出台《同济大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校院两级责任制落实办法》,压实基层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直接责任。持续开展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追求卓越教师奖”等评选,开展校院两级“榜样在身边”学习教育活动,编制《身边的大先生——同济大学师德故事》,举办“教书育人 师泽流辉”“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等先进教师事迹展,讲好“教育家”故事,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潜心育人。近年来,学校优秀教师典型持续涌现,一批教师先后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三是促进能力素质提升,打造本领精湛之师。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涵养大国良师的育人智慧,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涵养大国良师的弘道追求,推动教师升级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提升育人本领。学校持续完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政治文化素养提高”“学科交叉专业交流”“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国际合作视野拓展”五维并举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实施新入职教师“1+1+N”分层分类岗前培训提升新任教师教学能力、打造“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坊”系列教师培训品牌活动服务教师成长发展等,建立健全从青年科技人才到科技领军人才再到战略科学家的全方位培养路径。今年以来,学校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组织3场学科前沿论坛,引导教师队伍深入思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新路径,推动用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赋予传统学科发展新动能,促进学科转型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四是深化管理机制改革,打造创新活力之师。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涵养大国良师的躬耕态度,引导教师坚定勤学善思、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的职业追求,为教师提供“比学赶超”的良好外部环境,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学校坚决破“五唯”,推动深化长聘制改革,遵循不同类型人才发展规律,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试点设立交叉学科评审通道,为教师提供多元化评价和发展通道,为特殊人才、拔尖人才和具有突出贡献人才开辟评聘和破格晋升绿色通道。试点设立人才特区实行长周期评估,形成程序规范、合理有序、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发展与流动制度。稳步推进职员制改革,全面开展管理岗位“三定”工作,实现部门职责清晰、内设机构合理、人员编制明确,激发管理队伍干事创业活力。5年来,学校新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新增国家级人才450多人次,高层次人才总量增加了近3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人力资源支撑。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