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首批公办校教师赴民办学校跟岗培训

2024年06月11日15:55 |
小字号

  今年,北京市教委确定了“教师队伍建设年”。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月13日至24日,北京市教委率先在顺义区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北京市海嘉学校两所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公办学校教师赴民办优质学校跟岗培训试点工作。顺义区从22所公办学校中选派27名优秀教师脱岗参与此次培训,并由民办学校30位指导教师对他们展开一对一培训。

  为此,北京市教委于6月3日在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召开“首届北京市公办学校教师赴优质民办学校跟岗培训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进一步推广跟岗培训试点工作经验。会上,跟岗教师做了汇报分享,表达自己的收获以及未来思考。同时,提供跟岗培训的两所民办学校以开阔教师视野、更新育人理念、体验多元文化、促进“公”“民”融合为培训目标,就各自开展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做了简要介绍。此次培训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搭建了互相借鉴、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公”“民”融合教育奠定基础,也为北京教师队伍建设亮出又一崭新名片。

  一对一“导师”制

  打造首都教育“大先生”

  此次教师跟岗培训试点工作,是打造首都教育新赛道、新载体的有益尝试,给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创造契机去更真实更深入地了解对方,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融合。这既为公办教师搭建了拓宽视野的平台,也为民办学校搭建了彰显特色育人模式、融合校园文化的展示空间。半个月里,在同一校园内,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共同探索落实新课标,对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场景创建、家校社协同等育人理念进行创新和突破,探寻不同教育样态的契合点和借力点,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迸发出了更多活力、激发了更多潜能。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新英才学校为每位跟岗老师安排一对一的对接导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精深指导与成长引领,确保其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导师根据跟岗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兴趣,量身定制听课计划和教研活动,使其亲身体验并领悟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这两周我有幸观摩了小初高各学段的课程,参与了校庆周的准备、排练,教师管理团队的教研、复盘和总结,我看到他们真正是用心用情思考,落实力度、精度、深度与效度。尤其是我在导师身上看到她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课程的探索和对活动的付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学校青年教师高兆君感慨。

  在首批跟岗教师中,除了适应性比较强的新教师,也不乏实战经验充足的教坛“老兵”。拥有27年教学经验的北京市十一学校顺义学校黄立新就是其中之一。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他告诉记者:“来到新英才学校,给我震撼最大的是每天校门前的一幕。学校工作人员面对前来送学生的家长,主动指挥车辆停放,主动上前打开车门,欢迎来校学习的学生。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我想可能就会解决了一致困扰我们的问题——家校合作。”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方指出,无论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民教师,要通过跟岗培训,引导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教师培育和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造就更多的首都教育“大先生”。

  多元文化思想

  碰撞互鉴交流的“新火花”

  “跟岗教师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执行校长刘炜说:“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多功能教室等教育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课堂及学生社团活动等全面向跟岗教师开放,并为跟岗教师发放专属学校教师的校园文化T恤,让老师们深入融入校庆周、周行事历等特色校园活动,亲身体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生态以及课堂管理与教学特色。”

  在跟岗学习之初,教师们在体验民办学校校园文化魅力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比如:学校管理模式的差异、教师职业文化的适应与融合等。北京市顺义区第三中学化学教师刘慧颖坦言:“正是这些不同,让老师们可以从学习中发现彼此的特点,更好地互补。在新英才学校,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校显性课程背后的隐性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文化统一、美育的环境建设、交往中的爱与创造,这些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王方强调,要科学客观地认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育人模式、育人理念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充分展现首都教育不同的供给方式和育人生态,推动教师们勇于思想碰撞、勇于交流交锋,力争在思想和文化上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共识、新动能。

  “场景化”课堂实践

  让学习培训真实发生

  除了在新英才学校,北京市海嘉学校也作为跟岗试点校对11位公办教师展开培训工作。学校由该校校长团队进行设计和培训,安排涵盖了各个层面、多个方面的内容,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如何开拓视野和中国情怀,到中观层面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标准、教学评估、积极教学法以及微观层面的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还有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学生活动、领导力培养、身心健康、生涯规划、升学规划课外活动等等,为教师们打造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并鼓励老师们互动、讨论和分享,展现老师们的高阶学习成果。

  “老师们不仅是被动地观课,还会——指导学生,在我们的课堂场景下,同样发挥了作为教师的职业素养。”海嘉学校副校长宋晶说:“这是让骨干教师们真正走到每一个年级的项目场景中去,进入到学生学习中的一种体现。” 宋晶进一步举例说,音乐课上,来自顺义区第九中学音乐教师李扬指导学生怎么用软件来进行作曲;化学课上,学生将罗马湖的水取出,检测里边的重金属、污染物等的含量,教师吴同浩指出,该实验还可以用试剂更精确地测出数值来。此外,学生们还作为“培训员”,给骨干老师们介绍他们的研究项目。

  “在教育场景中,我们倡导主动学习,调动学习者的高阶思考,因此,工作坊和观课的设计也遵循这样的原则。”宋晶补充道,例如:第一天破冰活动通过“寻宝”的方式进行,老师们自己设计了“路演”的方式,新颖的模式体现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他们的自主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尽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不同,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以及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在北京市海嘉学校跟岗的顺义区第一中学教师董轶南,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这样说道。她在参与跨学科项目“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型设计”典型案例的学习后,从中借鉴了从学科基础、综合、交流、反思四个维度制定的详细的活动评价标准,以及多学科教师分工合作的评价方式,借鉴海嘉学校课程体系中跨学科项目设计的理论,优化完善顺义一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

  “拒绝固化音乐课,我们可以打破常规音乐课导入、介绍作品、分析乐曲等传统环节,以小组pk赛的形式或者讨论的形式贯穿课堂,实现全员参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标模式。”海嘉课堂开放、自由、充满着学术氛围,让顺义区第九中学教师李扬对之后的课堂有了更多创新与思考。

  王方表示,此次跟岗培训试点工作的成功,突显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合作的巨大潜力,为北京市教委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了优质样板。北京市教委将在跟岗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模式、内容设计、体验方式等方面积累成功经验,真正打通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在资源共享、队伍共建等方面的隐形壁垒,推动各类先进的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将试点工作向全市各区推广,努力打造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品牌。

  “未来,北京市教委要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最具代表性的优质民办学校作为跟岗培训的市级培训基地,各区教委也要按照工作安排,选派相关学科的公办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真正把培训形成的星星之火带回学校、带回区里,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思想共鸣和行动共振,带动更多教师为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方说道。

  顺义区持续探索

  “公”“民”教育融合发展的育人模式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两委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紧紧围绕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年”重点任务,组织和实施了首届公办学校教师到优质民办学校跟岗培训试点工作。为期2周的跟岗培训,内容涉及跟班教学观摩、参与教育研究、体验特色活动、师生交流研讨、浸润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以开阔教师视野、更新育人理念、体验多元文化、促进“公”“民”融合发展为目标,对于推动顺义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资源共享、互学互鉴是个很好的契合点和借力点。

  早在2021年,以顺义区空港二小和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联合举办的“顺义区‘公’‘民’学校校长论坛”为起点,顺义区就开始探索“公”“民”教育融合发展的育人模式。去年4月和11月,顺义区先后组织两轮公办学校、民办学校联片教研活动,共同承担研究课题,组建学研共同体、共同参与听、评课等教学活动。12月,组织顺义区公办校校长走进鼎石学校和新英才学校,开展深度交流活动,这些都是推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建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有益尝试。

  本次跟岗培训将“公”“民”合作、协同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一步。2周的学习,跟岗教师全身心感受到新英才“爱与创造”的办学理念体现和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海嘉学校“爱与幸福”的校园氛围让每一个教师深深动容,完善的课程体系,基于学生全面成长的全方位服务,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所触动。

  下一步,顺义区教育两委将继续加大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交流互促: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扩大教师交流轮岗的范围和深度、组织学生开展校际交流活动等。

  校长说

  接到教委关于此次干部培训的通知,党支部召开人员选派会,由于名额有限,机会难得,最终决定派顺义区副校级后备干部刘慧颖主任全程参加,同时对她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合理安排,让她带着任务进行培训学习。同时,学校安排学员在校内进行分享交流,与时俱进地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校某些领域进行实践与探索,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开发实验田,进一步拓展培训成果。

  ——顺义区第三中学校长李成文

  我们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校干部、教师一直俯首致力于学校的发展,但也深知视野不宽、创新不足,非常渴望能有机会深入领略优质教育风采。此次去民办学校跟岗培训是个珍贵的机会,学校选派了年轻干部、主任王昇来新英才学校学习,王昇主任定期汇报新英才学校的学习情况,向学校的干部推送一些信息,同时也为两所学校资源共享搭建桥梁。新英才校庆日,学校争取到五个名额到校参观学习。学校还邀请新英才学校宣传校长助理、北师大心理学博士李莉去为学校初三学生开设心理讲座。

  ——顺义区第十二中学校长王继红

  来源:现代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