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探索职业教育畅通长学制人才培养
自2020年教育部与浙江省政府在温州共同推进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试点以来,温州市以“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全力畅通学生成长通道,探索建立一体设计、贯通衔接、灵活多样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职和高职、本科接续联动开展人才培养。
截至目前,温州已有6个县(市、区)获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同立项了26个“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共同体。今年全市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等长学制专业招生比例将达45%以上,同比2020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浙江省第二。
创新“一地式”“附属校式”培养路径
打破传统“3+2”分段培养模式,直击中、高职衔接断层痛点,作为“探路者”,永嘉县政府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永嘉学院,打造中高职“一地式”的新型职业院校,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生力军”。
永嘉学院实行“1+3+1”五年一贯制,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该学院院长林香港“科普”,学生入学第1年,重点培养其文化底蕴与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岗位所需的素质技能,厘清自身职业发展路径;第2至4年,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上,引导学生融合专业理论与技能技术;第5年,由学校老师与当地企业技术骨干主打考核,引导学生成长为熟练工。
新模式下的学生状态如何?中职2021级机械班学生应呈禹正在高职实训室里,忙着为当地阀门企业加工阀座(阀门的一部分),“这里的实训室设备与企业的真实生产设备高度契合,上岗后就会更得心应手。”
“附属校式”培养是另一种对传统模式的突破。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作为温职院的附属校,今年是两校组建教研共同体的第三个年头。每年年初,两校会合作罗列这一年的重点工作项目对接清单,涉及专业布局调整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师资队伍的共建共享等方方面面。两校教师共研共讨,在五年长学制人才培养的后两年,温职院优秀教师还会前往瓯海职专执教相关课程。
“我们推动附属中职与高职母体联动设置专业、共商培养方案、共研专业教学、共编专业教材、共做课题研究、共培学生技能,推动高层次人才定期下沉附属学校指导教师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倪彤说。
产教融合迭代升级专业型人才培养
“这款眼镜重点在轻……来,3、2、1,直接上链接!”周四上午,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校内“直播PK”正在进行,四个直播间同时开放,由学生在线“销售”自加工生产的眼镜、助农产品等。
温州瓯海是中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瓯海职专依托区域资源,开设了我国中职学校首个眼镜设计与工艺专业。学校与区眼镜制造龙头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共建智能制造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通过一系列产学研相结合的课内学习、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中提高专业技能。学校探索出一条校企深化合作的长效机制,实施生产、学习、研发、创业、营销“五位一体”功能。“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精准地向社会输送实干型、专业型人才。”瓯海职专党委书记、校长刘胜早说。
瓯海职专还与目前全省唯一开设眼镜设计与制造工艺专业的高职院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视康专业群,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眼睛设计方向)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全部预订完,目前行业人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浙工贸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本轶说。
在他看来,现代产业学院是当前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浙工贸现代眼镜产业学院依托“基地+学院+联盟”的立体化产教融合平台,重点推进“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校企共建依视路销售班、AOJO设计工作坊、浙江天明创业班等多种类就业去向班。
持续拓宽中职生升学通道
今年5月初,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7级汽修班40名学生中,有8人考入本科院校,6人顺利考上研究生。近年来,温州职业教育质量越来越高,致力于让中职学生升学有优势、就业有能力、发展有通道。
2023年,温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与温职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温理工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黄小晓介绍,第一批50多名学生现在还在理论学习阶段,从中职学习第二年开始,他们将在中本联合实训室——数控实训车间,接触到最新型的数控车床,学习零件的精确加工技术,培养学生加工复杂零件的能力、掌握生产线的调试和优化等,通过实践操作,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今年,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等省内6所本科高校与温职专、温州护士学校、温州幼儿师范学校、温州华侨职专、瓯海职专等7所中职学校开设了9个“中本一体化”专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通讯员 金叶 夏雯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