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思政

 大思政课建设要用好调查研究工具 

周坚
2023年08月10日15:58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大思政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堂形态,意味着要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实现教学与社会现实深度融通,这必然需要大思政课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通过将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构建高质量的大思政课。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其中,“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都需要充分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重要工具,通过调研进行把脉问诊、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进而找准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展的关键,拿出构建高质量大思政课发展格局的实招。

       以调查研究推动大思政课顶层设计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合理的顶层设计是前提和基础,必须要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在各层次、各要素之间做好统筹规划,使上下贯通,协调一致,形成合理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关键在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华北电力大学充分发挥调查研究方法优势,紧紧围绕办好大思政课的核心议题,使调查研究同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增强顶层设计的方向感、计划性,以调查研究了解构建大思政课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口、重点路向以及工作重心,通过深入开展多维度的调查研究,建立党委统筹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马院引导推进、各学院协同配合;思政课教师主导落实、专业课教师主动作为的大思政课建设格局。

       以调查研究挖掘大思政课育人资源

       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充分运用好丰富多彩的大资源,主动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维度”,将课堂向社会延展、向时代靠近,与历史资源、时代资源、社会资源相融合,形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课堂与社会的结合、知识与运用的结合。其中,能不能关照社会现实,敢不敢回应问题关切、善不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是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的关键之举。基于大思政课育人需求,必然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回应学生关切的历史资源、时代资源、社会资源之症结,真正把做好大思政课的功夫下到出实招、求实效上,实现“调研”而“有用”。华北电力大学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作为用好大思政课育人资源的重要切入口,立足于能源电力类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定位,将大思政课的建设发展与党的二十大对能源高质量发展做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相对接,以调查研究了解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诉求,充分挖掘电力档案馆、能源电力企业等“行业元素”的优质教育资源,以“行业元素”的实践场域提升大思政课教育价值,拓宽了行业特色高校大思政课的大视野,深入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大结合。

       以调查研究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发力

       大思政课的本质还是思政课,需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构建这样的大思政课发展格局,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科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要以思政课为主导,专业课程为重要支撑,形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有效合力,打造课程育人的大协同。无论是思政课靶向引领作用还是专业课程助推器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将调查研究贯穿始终,既要以调查研究引导思政课教师对学情、社情、国情形成整体把握,打造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模式,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同时还要以调查研究唤起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含金量。华北电力大学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坚持多措并举,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工具作用。一方面,深度调研行业特色高校的学情需求,通过调查研究挖掘思政课教育新内容,在思政课程群中打造出“电力工业发展史”等专题式课程,并将“电力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痛点和难点,并将其转化为深挖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突破点,努力以“行业元素”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渠道融合育人强势,构建出“人无我有”“不可替代”的育人模式,赢得了大思政课建设发展的主动。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白炅、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