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 2020年文盲率降低为2.67%

人民至上 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力

2021年07月01日07:22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人民至上 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力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42亿人口,到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14.1亿人口,目前我国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到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70年的时间提高了42.3岁;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达80%的文盲率到2020年文盲率降低为2.67%,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再不是被西方蔑称的“东亚病夫”,而是健康智慧自信的现代国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正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

  1950

  陈凤莲

  (上世纪50年代扫盲班学员)

  关键词·扫盲

  从大字不识到带领朋友上扫盲课

  “黑咕隆咚的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光芒,学习二字认得清,认得清,老年为啥要识字,不识字不知大事情,过去咱们不识字,糊里糊涂受人欺,哎嗨哎嗨哟……”已经83岁的陈凤莲唱起60多年前上扫盲班时学会的扫盲歌,句句记得清晰。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4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以上。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后,一场大规模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先后四次开展扫盲运动。其中,西南军区文化干事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使很多战士、工人、农民在短时间内脱盲。

  陈凤莲1939年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西王村,父母都是农民,她从小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15岁那年,正赶上全国扫盲运动,陈凤莲所在的村子大喇叭天天喊话,号召大家去学认字。“我觉得自己没文化,就特别愿意去。”

  陈凤莲每天下午去上课,每次大概两个多小时,老师是村里学校的老师或者是村里有文化识字的人。

  “西南军区祁建华创造速成识字法,他为文盲想办法,帮助工农学文化,学呀学文化,用呀用处大,建设咱们的新国家,哎嗨哎嗨哟。”陈凤莲又唱了一首当年学的扫盲歌,她说,上课期间,老师教了不少扫盲歌。陈凤莲爱唱歌,天天在干农活的时候唱,带动了周围不少好朋友一起去上课,她就这样一直上到18岁左右。“学完之后,我认字不少,就以这个为基础又上了一段时间的农民夜校。”陈凤莲说,扫盲班成了她学文化最多的地方。

  1998

  渠金照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乡村医生)

  关键词·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有了国家免费提供的卫生室

  “以前的爱国卫生运动主要是除四害,当年村里都会发老鼠药、蚊蝇药等,还会通过广播进行除四害的宣传,但总体来说,手段比较单一。现在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渠金照是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的一名乡村医生,他是1968年出生,初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学医,后来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1998年,30岁的渠金照获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

  渠金照说,作为医生,他除了给村里人看病之外,还负责公共卫生的教育宣传。“我一年会做6次左右的公共卫生教育宣传,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五六年了。”他说,“刚开始时确实比较艰难,村里的人并不是很想听,需要一个个去动员。但现在注重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了,健康意识都在逐步增强。”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诊疗服务时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动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渠金照说,与早些年相比,现在健康教育做宣传的途径更多,“比如可以在网上、微信上宣传,以前只有村里的一个广播喇叭。”

  除了进行健康教育之外,渠金照每年还给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孕产妇、精神病患者,以及低保户、五保户等做四次健康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渠金照的卫生室也是国家免费提供的,并且还会定期给予运行费。他说,“原来是在我自己租赁的小房子里。2016年,我从租赁的小房子中搬到了国家免费提供的卫生室,还配备了电脑、一体机、药柜等基本设施。”

  2013

  金彩虹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

  关键词·新农合

  新农合参保率从66%提高到100%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为存点养老钱。”这些顺口溜曾是农村居民看病难、养老难的真实写照。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开始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们盼来了“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的好光景。

  2003年10月,北京市通州区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自愿参加。原通州区新农合办公室副主任周秋欣记得,新农合实施之初大家都很难接受,互助意识差,参保率也低,各乡镇采取了村集体补贴、党员带头等多种形式动员大家参保。通过几年的运行,农民们看到了新农合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开始主动向她询问何时参保、怎样参保、参保费用。

  “永乐店镇的刘阿姨患尿毒症多年,需要长期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之后,4年就医总费用370372元,报销金额及大病补偿金额共计237683元,个人只需要交很少的一部分,避免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周秋欣举例说。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金彩虹从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她被称为“高原背包客”,在海拔3000米以上、偏远贫困的两河口镇挨家挨户走访宣传政策,用700多天将两河口镇的参保率从66%提高到了100%。

  “村上有一位李大哥,每次我到他家跟他说参保,他就说‘我不想参保,每年交点钱,老了也拿不到很多,还不如用这点钱图个眼前实在’。”金彩虹说,她用大白话的方式进行政策讲解,“我还告诉李大哥,你不用担心,万一不幸发生意外,个人账户没领完都是要退还的。李大哥听了我的讲解后,最后终于参保了。”

  现在,新农合已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20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4亿人,其中贫困人员的参保率都达到99.99%。文/本报记者 董鑫

  2021

  林珊珊

  (北京和平里街道民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

  关键词·抗疫

  推广疫苗接种 构筑免疫屏障

  在5月一个很普通的工作日,来自北京和平里街道民旺社区服务站的林珊珊和同事一起,为有需要接种疫苗的居民们安排车辆,扶着老人上车,将他们送到接种点后,引导居民们排好队有序接种。这样的工作,林珊珊和同事已经持续做了好几个月。

  国家卫健委6月20日通报,截至6月19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10亿剂次。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接种工作迎来一个重大里程碑节点。

  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不少人将疫苗研发接种看作是终结疫情的重要方式。2020年12月15日,我国正式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今年3月下旬开始,国家加快推进国民全人群免费接种。在疫苗接种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的背后,离不开很多社区工作者的默默付出。

  林珊珊是北京和平里街道民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从今年1月1日起,林珊珊参与到社区疫苗接种推广工作中。“当时是面向重点单位以及重点人员,从2月起我们在地坛体育馆开始全面接种,接种人数开始上升。3月底到5月底这段时间,是接种人数最集中的时段。”为了更好地构筑免疫屏障,林珊珊所在的社区也采取了很多方式来推广疫苗接种工作,同时为接种疫苗的居民提供了很多服务。“我们社区老年人特别多,一开始老年人有些顾虑,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们一是在社区广泛动员,二是开通了班车服务。”林珊珊介绍说,社区距离接种点坐车不太方便,而走路又稍微有点远,于是他们将信息收集好后和街道联系,街道安排车辆后,他们带着老人到现场接种疫苗,接种完之后再送回社区。

  此外,社区里还有科技园区,有多家企业,林珊珊和其他社区工作者也参与帮着组织团体接种疫苗。林珊珊介绍说,街道领导和他们一起到园区单位进行动员,核实人数以及接种信息等。“各单位可以整体组织,我们跟单位联系好之后把时间排开,我们先去接车,到单位接好人送去打疫苗,打完之后我们再送回来。”

  从开始接种疫苗至今,除了定期的场馆消毒外,接种点在节假日都是正常开放。除了疫苗接种外,社区日常的管理工作也没有停下,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中。林珊珊说,虽然这半年来工作繁忙,任务琐碎,但社区工作人员全都投入其中,为构筑人群免疫屏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记者 郭琳琳 统筹 徐锋 刘晓雪)

 

(责编:温璐、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