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在人民网2018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致辞
人民网北京10月26日电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大学校长论坛”25日在山西太原市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作了题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致辞,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书记校长、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太原,参加由人民网与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大学校长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论坛是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中举办的,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借这次论坛机会,我想从五个方面就“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振兴本科教育”,谈点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高校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本科生历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思维、辨证思维、创新思维形成的最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知识架构、基础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本科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正如陈宝生部长所指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因此,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就要落实好“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的任务要求,坚持“以本为本”的理念,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深化改革、加强建设、持续创新,推动本科教育上水平、提质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办学更加聚焦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成效显著。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不够巩固,一些学校领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资源投入仍不到位,教育理念仍相对滞后,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仍不够聚焦。因此,高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足和短板,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牵引,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加强建设,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关键在于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人才培养能力涉及教师、教材、教风、教法、教学设施等方方面面,其中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素质是人才培养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判断高校人才培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就是要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要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要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尤其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要把高水平教学与科研作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考核的基本要求,增强教师的科研活力和教学定力,促进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应用好新形态教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要完善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健全教师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学术关。要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评价与考核,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要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大力推动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四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要高度关注教师专业能力、职业发展、身心健康等教师队伍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增加教育投入,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责任感。要加大对教学科研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提高教学工作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保证合理的工资水平。
三、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根本在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教学体系
高校立德树人,要坚持“以德为先、德学兼修”的全面育人观,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
一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要重点加强教师、教材、教学建设, 不断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二要发挥“专业课思政”的重要作用。要做好“专业课思政”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融入式、渗透式“专业课思政”的教育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度融合。要强化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意识,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能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要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专业课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专业课思政”优秀教师,激励广大教师向立德树人模范学习、向教书育人先进看齐,营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育人环境氛围。
三要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水平和质量。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要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真正落实到质量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管理服务之中,内化为师生的日常行为,形成优良学风、校风和学术生态。
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重点在于改革创新育人机制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动力正在从要素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改革创新育人机制,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突破口,高校要与政府部门联合、与行业企业合作、与科研院所融合,用好校内外、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人才培养能力提高。
一要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更多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高校育人资源,吸纳更多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团队、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形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合力。
二要健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要结合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任务,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向高校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要依托大学科技园、科教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搭建学生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师生高层次、高水平共创。要推动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三要形成国际交流合作育人机制。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要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学习,选拔高校青年学术骨干赴国外高水平学术机构访学、研修交流等。要借鉴国际经验,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形成高校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各国法律、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基础在于改善育人设施条件、丰富育人资源
育人设施条件和资源是办学的前提条件,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动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要实现校内育人设施利用集约化。当前,部分高校育人设施条件建设存在着经费不足、利用分散、效率低下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统筹规划管理校内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加强教学资源、制度和文化建设,推进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实训中心和科研训练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在内的育人设施利用集约化、现代化,以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要推动校外育人设施利用共享化。当前,仍有部分高校存在着“重校内教学,轻校外教学”的倾向,以致许多校外育人设施流于形式,停留在协议文本上,沦为“形象工程”。因此,要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主体广泛交流和实质性合作,充分利用好校外优质教育环境和育人设施,实现社会多主体合作育人互补共赢。高校要本着利益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探索合作共建长效机制,促进校外优质育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
三要推进各类育人设施条件和资源利用信息化。当下,对信息资源的掌控和利用能力,日益成为影响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校内外育人设施条件和资源利用亟需实现信息化。要按照应用驱动、需求导向的原则,整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设施与资源利用方面的信息,完善教育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还要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大慕课建设与引进力度,不断丰富优质育人资源。
各位书记校长、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全面振兴本科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任务繁重、刻不容缓。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举措回应新要求,以新路径实现新跨越,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