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开物成务 传承创新 引领一流大学建设的超越
2018年10月25日,人民网2018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西北工业大学公开发布“开物成务 传承创新 引领一流大学建设的超越”。
全文如下:
2018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迎来了校庆80周年。在这里,我们也通过人民网“大学校长论坛”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北工业大学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为国家的富强砥砺前行、与民族的振兴同心相向、为科教兴国建功立业。西北工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原“哈军工”空军工程系三源合一、强强融合,形成了西工大人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优秀品质。“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激励一代又一代西工大人用他们赤诚的爱国之心、强烈的报国之志,履行人才强国、科技报国的职责,铸就了学校今日之辉煌。
学校始终把育一流人才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80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9万多名高素质创新人才。一大批优秀校友活跃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在重要型号研制和重大工程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形成人才培养领域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充分发挥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中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到作为副总师单位研制生产歼7E,再到学校自主研制生产的无人机先后在国庆60周年阅兵和建军90周年阅兵中亮相,列队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从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关键技术——稀土永磁电机研制成功,到“神舟”系列飞船研制,再到学校自主研制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先后三次成功发射,西工大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从中国第一台吊放声呐,到某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再到成功研制出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学校坚持“顶天、立地、育人”的科研理念,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础研究能力大为提升。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项目数逐年提升,人均科研经费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一些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系列子刊上发表。
学校始终将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按照“教育帮扶、智力帮扶和众筹帮扶”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广西融水、渭南线王村、渭南白水、榆林子洲、汉中城固等地的脱贫攻坚工作,担任融水安太乡江竹村第一书记的史建强同志还被评为了“柳州最美第一书记”。学校深入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相关平台建设,在人才、科研、产教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学校主动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成立了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积极推进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学校与陕西各级政府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策划和助力翱翔小镇等特色园区建设,积极推进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和无人机产业基地建设。学校进一步密切与各大军工集团的联系,为推动国防军工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学校加快推进深圳研究院、青岛研究院、长三角研究院、重庆科创中心、北京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和太仓校区的建设,为学校学科布局与未来发展拓展空间。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学校先后与260余所海外高水平大学和机构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2014年,在中比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署了全球最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协议;2016年,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在去年迎来了首届学生;2017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推动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学校国际化氛围越来越浓,留学生来源更加多元化、生源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要有新作为。西北工业大学以80周年校庆为新起点,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当前,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
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像西北工业大学这样的学校应该大有可为,要做引领发展的“超越者”,开拓出全新的局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