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2018大学校长论坛>>校长发布

长安大学:坚持一流本科教育底色,建设行业特色一流大学

2018年10月22日16:43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2018年10月25日,人民网2018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长安大学校长公开发布“坚持一流本科教育底色,建设行业特色一流大学”。

全文如下: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流的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长安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刻保持教书育人本色。学校始终坚持“又红又专”的育人传统,明确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加强思想引领,不断探索优化育人模式,推动三全育人工作。围绕学生工作“三项工程”(新生教育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和“三个计划”(校园文化繁荣计划、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提升计划、奖励与资助计划)工作思路,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多项品牌工作,服务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建设特色的德育体系,把艰苦奋斗、兴业报国的行业精神渗透到各学科、各课程、各堂课中,渗透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里,激发学生投身行业、奉献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是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通专融合,努力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更大选择度,不断促进学生多样成长。完善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参照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长安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科试验班专项计划,制定了2+X”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引领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在“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基础上,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类培养改革,同时严控学时学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保留足够空间。开设基地班、国际班,发挥示范效应,推进小班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考试方式,提升学业挑战度,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通识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的培养路径,注重将独特的行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三是夯实教学中心地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在交通运输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相关专业建设一批有特色、质量高、受欢迎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支持教师跨院系开课,学生跨院系选课。加强双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建设,满足国际化人才和留学生培养需求。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推进小班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是突出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顶层设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业实践环节,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模式。采取科教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为契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法。立足行业实际需求,在打好坚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充实和健全具有行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积极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协同,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等,联合培养适应行业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人才库,培养一批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大对学生参加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赛事的支持力度。

五是提升专业内涵,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建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目标,适应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大力培育新工科专业,组建新工科建设研究中心,积极组织申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开展新工科建设理论研究,积极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研究成果。把握行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凸显行业领域的专业特色,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主动布局新工科建设,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升级,打造特色专业集群,推动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行业领域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和支撑行业转型升级。

六是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搭建国际协同平台,获批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26项,与70余所海外知名院校开展了本科生学习交流项目,构建了本科生1+2+1、2+2双学位项目,本硕连读3+1+1双学位项目,硕士1+1+1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换生项目和寒暑期短期学习交流项目等,基本实现校内主干专业全覆盖,为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主动对接《华盛顿协议》,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形成专业认证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培养既懂技术管理又熟悉世界商务语言和国际规则惯例的复合型人才。与中国路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等大型行业企业联合招收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合作培养高级技术人员和协同攻克技术难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

(责编:刘黎(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