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举行
10月15日-1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探讨新形势下外语教育的目标、使命、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挑战,从而使全国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在致辞中说,北外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引领中国外语教育的大学,学校在语种开设、国别研究、交叉学科培养、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他表示,愿与各学校同心同德,携手奋进,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民族复兴、时代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做出应有的历史性贡献。
在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长铭看来,培养国际化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们坚强不屈的中国魂、坚贞不渝的中国情、坚定不移的中国根。他提出,可以通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把国际化人才培养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分享了题为“学习蓝图:帮助学生在课堂里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旨报告。他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北京十一学校正在设计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蓝图,并解释了该蓝图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个性尊重、保障不同学习路径的学习品质,从而形成学生属于自己的核心素养。
教育如何在全球化与跨文化之间实现平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哪些课程和活动体系的支撑?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给出了不同的探索方案。
基于湖南当地特色,走出一条个性道路,长沙市长郡中学党委书记、长郡教育集团管委会副主任杜慧谈到三点举措:第一,“促个性发展,重自主成长”;第二,“重创新精神,重合作能力”;第三,做文化使者,讲中国故事”。
开展高中部的国际项目,进行复语外语课程和初中国际英语同步课程,以及小学英语实验课程的变革,是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近年来的国际化改造举措。在当下改革之外,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校长林卫民认为,面向未来的学校领导力,除了迎接“未来已来”的挑战,和应人工智能时代对课程进行智能、技能方面进行改造之外,更要培养“设计感、故事力、叫响力、共情力、娱乐力”来改善我们学校教育的现状。
记者获悉,本届论坛上,“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中心”成立。(光明融媒记者 杜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