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陈志勇
2018年09月21日14:08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以“师者”的身份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教育事业不仅是一贯千年尊师重教的“领航灯”,也是横跨世纪崇智尚学的“风向标”,必须加以重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也点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既是用博爱之胸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传播者”,也是用榜样之力量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造型师”,这是教育的任务要求,也是教育的价值导向。只有教师“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舞好立德树人的指挥棒,守好教书育人的责任田,奏好实践砺人的交响曲,“师者”一词才能真正对得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荣耀和褒扬。

要回答好“培养何种人”的问题,发现立德树人的担子更重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薪火相传的基业。正因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另一个是现在”。因此,教育工作者既要当好“学高为师”的解惑者,又要扮好“行为世范”的引路人,始终保持教育公允的初心,在长期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中,用自己广博见闻和独到魅力感化学生,使之顿悟“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逐渐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促成学识和人格上的双维自立。

要回答好“为何培养人”的问题,发现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大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教育作为提高国家人力资本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求善寻美的事业。正因为“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因此,教育工作者既要当好“黑脸张飞”,铁面无私地指出青年学生的不当言行,又要扮演“红面关公”,事无巨细地呵护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只有掌握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当好“戏精”,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毫不退让甘做“杠精”,用多元教学手段、多维引导方式、多种话语体系,才能做好“传道授业解惑”。

要回答好“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发现实践砺人的要求更高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教育作为促成自由全面发展的引领性工程,是一项重塑价值的伟业。正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育工作者决不可当“佛系教授”,也不能当“古板学究”,而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从教室讲台到田间地头,从“纯洁象牙塔”到“社会大染缸”,通过躬亲实践了解社情民意,培育家国情怀,树立政治信仰,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的“建设者”,也要做引领时代的“弄潮儿”。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高度的评价。在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时,在更多资源和更高待遇向教师倾斜时,在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时,教育工作者也应“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既不能“看人下菜”嫌贫爱富,也不能“见风使舵”迷失立场,既“不为五斗米折腰”,更“不为不义财屈膝”,才能真正让“爱与榜样”这四个字发散出时代光辉。

教育是一场播撒爱和榜样的春耕,待到丹桂飘香的秋收时令,则会收获感恩和感动,周而复始,千载相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需用太多的溢美之词赞扬教育工作者,因为他们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深埋下“大国良师”的微渺种子,终有一日将长成遮天蔽日的参天巨木,长成鼎立苍穹的国之栋梁。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沉下身子、俯下耳朵,细耳倾听青年学生的微言微语,敏锐洞察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守护神”,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筑梦人”。(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刘黎(实习生)、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