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础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大众——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宋保亮
2018年6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宋保亮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发表了科研成果。他们在人体发现了一个调控人体胆固醇吸收的基因,这为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药物研发靶点。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而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关联性最强。从人类遗传学的角度探究胆固醇调控机制,开展和人类疾病健康密切相关的研究,这正是宋保亮团队20多年来研究的课题。
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琰眼中,宋保亮具有极其敏锐的学术觉察力和判断力,总能够抓住关键的科学问题。每次会议上,他总是提出许多深刻的学术问题。在课题方向的把握、关键科学问题的选择上,他总是能给出很好的建议。王琰认为,近几年全球顶尖期刊连续发表了宋保亮团队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是对其学术水平的最好评价。
把研究课题做到极致,这既是宋保亮对自己的科研要求,也是他对每一位学生的要求。“无论是实验数据指标,还是课题完成指标,我们都要求把数据做得更准确,课题挖得更深入,在所在领域的研究更进一步。”宋保亮说。
在研究方向选择上,宋保亮团队有两个“刻意追求”。
“我们刻意追求解决领域里最基本最关键的科学问题,刻意追求和人、疾病相关的科学问题,符合这些研究方向的,我们都会努力做。如果不符合,我们不会做。”在宋保亮看来,做好这两个“刻意追求”,需要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不断创新,尽管过程艰难,但这样才会不断提高和突破。
在博士后陈亮和博士生肖健看来,两个“刻意追求”是对生物学家和社会大众的两个受众群体的关照,秉承的是学有所用的理念,为的是让基础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大众。
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术研究价值取向,宋保亮在20多年从事胆固醇代谢研究中,已取得一系列引领该领域的原创性成果:2015年发现细胞内胆固醇运输的新通路;2017年发现胆固醇可以共价修饰蛋白;2018年发现高血脂的“保护基因”……这些研究发现,为预防和治疗过氧化物酶体紊乱疾病、肝癌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提供了新的可能和路径。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宋保亮用身边的例子,勉励学子学习知识、回馈社会。
“宋老师工作异常勤奋,他始终把培养学生放在第一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罗婕介绍,只要宋保亮在武汉,他一定是实验室去得最早和走得最晚的一个。即使不在,他也会给同学打电话聊实验进展。为了让学生专心钻研课题,实验室专门聘请了铺细胞、饲养小鼠和清洗器皿的三位工作人员。宋保亮经常说,作为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包容学生试错。
“在科研上,宋老师对学生倾囊相授,甚至是其他院系的学生,只要是想做科研,宋老师都欢迎他们使用实验室,而不设任何门槛。”博士生赵南告诉记者,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如果想做兼职,他会推荐其担任实验共享平台助理管理员或者课程助管。
尽管科研任务极其繁重,身为院长的宋保亮,对事关学院发展的事务同样一丝不苟。从每一张幻灯片和图表的制作,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申请汇报,到学院每一项制度的制定,每一个引进人才的申请材料和面试,他都会亲自审定,力求完美。
“在宋保亮教授的身上,我经常能够感受到优秀的科学家所具有的品质——对科研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认真。”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姜星莉说。(记者 夏静 张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